去年以来,大中街道引导20个村、26个社区,因地制宜发展慈善项目,通过宣传大发动、资金大筹集、项目大落实、效应大提升,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让文化滋润村民心田。作为全国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产基地之一,恒北村为落实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上线“善行恒北 爱不分离”文化广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依托恒北大道果品苑、文创街原有的景观雕塑、休闲广场等设施,增添慈善LOGO、宣传栏、景观小品等,设立慈善书吧、慈善茶吧、捐赠及善款使用公示栏,全方位、开放式地宣传慈善文化,潜移默化影响恒北及周边村民,传播善行美德,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慈善事业。去年11月,该村通过发放宣传单、电话号召爱心人士、网格员微信群动员村民等线上线下宣传,共收到募捐资金200786.05元,参与人次达到2704人次,参与率达96%,教育传播恒北及附近村民3000多人,进一步增加该村文化底蕴。
积极拓展乡村振兴路,让村民收获满满幸福。此前同德村二组7排13号南侧地块,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群众向村里反映该问题。该村结合实际,集中开展“环境治理促提升,整合资源建慈善广场”项目,聚焦村民期盼,深入做通12户群众工作,清除种植、拆除违建,保证慈善项目实施。村里投资 60多万元,将5000多平方米的废墟整治改造成慈善文化广场,建成法治宣传、家训家风、学法用法、慈言善语文化长廊。为完善配套设施,该村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向社会招募的方式筹集资金,先后收到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2180余人次慷慨解囊,募集善款22.114万元。投资15万元在慈善文化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昔日的废墟地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慈善文化广场,受到村民一致好评。居住在附近的村民经常来到慈善文化广场逛长廊、看板报、谈养生、聊家常、健身跳舞……75岁的老党员陈志根笑着表示,村里花大气力改造荒废地,居住环境变好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 陈正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