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第三届“利箭标兵”评选表彰暨“标兵家乡媒体进军营”活动隆重举行,东台市现役军人徐浩获“敬业奉献”标兵荣誉。
解放军某部是一支历史辉煌、战功卓著,传承着红军血脉的英雄部队。70余年来,部队官兵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经受了各类战役、战斗、调整改编的锻炼和考验,逐步形成了“任务面前有干劲、荣誉面前有拼搏、困难面前有激情、责任面前有担当”的利箭精神,培养了一批批先进典型。第三届“利箭标兵”评选活动开展以来,这支部队按照《“爱旅建连 增辉利箭”评选表彰意见》,选拔出“爱军精武”“学习成才”“敬业奉献”和“崇德向善”四个方面的“利箭标兵”,给以嘉奖和荣耀,从而激励全军战士比学赶超,精武强能。颁奖典礼上,徐浩身着绿色军装,披红色绶带,佩3枚“优秀士兵”勋章,与27名标兵战友笔挺地站在台上,接受战友、家乡亲属及地方领导颁发荣誉。
入伍10年,徐浩先后圆满完成各类演习20余次,发表多项理论成果及技术革新,此次获奖前,其被集团军表彰为“信息保障红旗尖兵”,并被纳入集团军“特殊专业人才库”,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手捧荣誉,他给记者讲述了军营成长记。
2010年,在外打工的徐浩,毅然辞职,返乡应征。通过初检、复检,18岁的徐浩顺利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起初,部队的“枯燥”和“规矩”,成为少时心中的苦闷。感觉参军就是浪费青春,“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一次,参加了表彰大会后,亲眼见识了部队各类“牛人”,顿觉醍醐灌顶,他发誓做个“精兵”。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部队对新兵进行摸底,发现他是中专计算机专业出身,将其调至网络中心。徐浩发现部队专用网络与社会网络原理相通,但需一人多岗,综合能力的要求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徐浩戏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个技术小白,根本无从下手。”
“部队是锻炼青年的地方,所有荣誉靠汗水铸就,想通的人争分夺秒,搞不明白的人只能虚度光阴。”徐浩部队的一位领导如是说。“开化”的徐浩,自知不足,于是利用一切机会向班长讨教,向书本要知识。
网络中心一周7天、全天24小时值班。轮到徐浩值班时,他一边时刻注意网络情况,一边自学;不值班时,夜里熄灯后,他悄悄爬起,走进学习室,直到被发现后方才离开。营地的草坪、图书馆、走廊等地,都曾留下他手捧书籍专心学习的身影。
计算机语言很多用英语表述,但是徐浩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几个单词。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徐浩走路时背,出操时背。营地的书籍不够,他到外面图书馆借。现在,计算机所用的英语对他来说都是“小意思”。
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让徐浩很快成长为军用网络专业领域人才,不仅精通网络搭建、数据保密与维护及防护技术,还能设计攻防系统,发表了多项理论成果及技术革新。
2014年,徐浩和战友开发出了一套网络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数据,还能将数据监控、提炼、分析,让部队几千台电脑传输的数据得到优化、过滤,营造了更加快速、安全的军用网络环境。
2018年,红蓝军对抗演习,徐浩和战友在网络被攻破的情况下,沉着应战,迅速修复并布防更坚实的防御系统。演习结束后,他们又根据演习实况复盘,找出不足,并制定了解决方案,为后续演习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近年来,徐浩先后考取网络管理员初、中、高级,成为网络中心第一位入选“特殊人才库”的士官。目前,他正在全力备战技师考试,他的目标是冲刺高级技师。他说,这些技能能服务部队,将来回到地方也能派上用场。
“我们班长可厉害了,问题只要到他那,基本上都能解决。”战士梁正说。梁正为大专生入伍,所学专业也是计算机,但是他却说自己技能不如班长,还要多多向班长请教。
作为带兵的班长,徐浩要求很严格,却也给以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战士张文爽说,班长认真、严格,但又像兄长一样体贴。会在战士值班时,帮他们打饭、铺床;会在战士突发疾病时,陪着到医院,处理一切;会在战士郁闷时,给以劝说和开导。徐浩说:“我也是由一名新兵成长而来,理解新兵的心情,所以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成长。”
市人武部军事科科长贾向兵说,徐浩从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利箭标兵”,因其有刻苦训练,勤勉敬业、踏实做事、模范带头的认真劲头。他是基层建设的生动缩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大有可为”的意义,值得家乡适龄应征青年学习。
徐浩父亲首次走进部队近距离参观体验儿子生活环境,走过青松参天的大院,听过战士呐喊出的嘹亮口号,走进值班室与工作室,徐爸爸直言儿子10年时间没白费,是自家的骄傲,希望儿子好好在部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