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抗“疫”行动,每天都上演着感动,除了冲在最前沿的一线医护人员,基层很多默默奉献的抗“疫”逆行者同样让人心生敬意。在高新区一群忙碌的身影里,大腹便便的陈立华就是大家一致好评的抗“疫”美孕妈。
见到陈立华时,她正低头核对着人员信息。厚重的羽绒服下,很难想象她是一名已经怀孕七个多月的孕妈妈。从接到防疫工作通知,她和同事们已经连轴转了半个月了。
忙,是抗“疫”者们一致的心声。
有多忙呢?尽管住得很近,但春节她只陪父母吃过一顿午饭。总是没有时间吃饭,热乎乎的盒饭常常冷了才有空吃。抽空接受采访的间隙里也常常是一句话被两三通电话打断。
孕妈妈们常常被戏称为家中大熊猫,但是现在,一只医用口罩,就是陈立华的防疫装备。自打疫情防控开始,便全身心投入到没日没夜的工作中。防控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她来不及考虑,自己已经是42岁的高龄孕妇,她没有办法考虑,自己还有一个正读初三的女儿。疫情大于天,军人出身的她,只知道前进,不懂得退缩。
高新区是一个城市与农村、本市与外地人口交融的新城,疫情发生后,“找人”成为一项很难的工作。全区10个住宅小区,租房者占了一定的比例,有学生、企业人员、外地生意人;自住者,则来自全市各镇甚至外省市。而5个安置区内,各村人员混住,也有不少外地购房者。这些都增加了排查工作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陈立华采取地毯式办法,安排着她的队员们,一户户排查,一家家核对,用“挖”的精神,找出每一个隐患。刚开始,群众们不理解,挨家挨户查户口似的。但随着宣传的不断推进,小区的住户们开始明白疫情的严重,甚至帮着他们找人。
这一帮忙,让陈立华的工作好做了些,但量也增加起来。她不停地接到各种群众电话。“我们小区来了一辆湖北牌照的汽车,你们快来。”“我突然想起来,隔壁楼人家的丈母娘是湖北人,最近好像带着小孙子回来了。”……这些信息,只要到了陈立华那里,她就会用严谨的态度,一一核实。陈立华说,严谨务实是工作的第一要务。她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村里,是最难也是最不容忽视的地方。高新区8个村,村里在外工作、求学的人很多,春节回来就喜欢热闹团聚。全区从事帮厨行业的多达18家,节前就接到了很多生意。陈立华指挥着高新区的“战友”们,一次一次走村入户,宣传、劝说。面对疫情,她用军人的气质,甚至有些“霸气”,制止了村里节日期间的聚餐、打牌、集聚。人们从抵触到理解,到相互监督。这个年虽然有些淡,但村民心里明白,这位孕妈是用母爱一般的情怀,保护着他们。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陈立华肯拼。陈立华是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疫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同时负责学校、企业、宗教场所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工作,对返乡人员的信息汇总登记,发现疑似病例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
问及,累吗?她说,自己是党员,是一名退役军人,能扛得住。她还调侃道,好几次在新闻里看到坚守岗位的准妈妈呢,自己“不特别”。孕妇原本就容易胸闷气短,戴口罩时间长了更容易闷,她就跑到空旷的地方稍微提一下口罩的边缘透会儿气。
谈起家里,她说,家人给她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陈立华的爱人也曾是一名军人,同样也是一名党员,全力支持她的工作。多年的夫妻,他了解她,真正让她在家什么也不干,她会更焦虑。所以作为爱人,他不仅给予她精神上的鼓励,甚至还对她的工作细节“指指点点”,督促她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好,期盼着早日打赢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