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社区的居民们:有几个事情再提醒啊子大嘎,没得特殊情况,懂团啊噶滴,不要出门……”2月6日,一条2分46秒的航拍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里那个操着一口东台话、声如洪钟、字正腔圆的“播音员”正是滨河社区网格员刘徐卫——一位有着12年兵龄、10年工龄的居民“知心人”。每日巡查263户、入户测量体温38人次、走访30多个卡口,是刘徐卫抗疫期间的工作重点。在他的网格里有160多名外地人,19人来自重点地区,近期随着企业复工,这些数字还在增加,这既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也带来了更多风险。一次次苦口婆心的上门“规劝”,一份份宣传单的张贴发放,面对少数居民“在家待不住”“出门透透气”的想法,刘徐卫找到了大学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康洛菲,通过航拍取景、撰写讲稿、后期剪辑,一段幽默风趣而又贴近群众的宣传视频应运而生。
用接地气的“乡音”宣传群众,用对路子的“实招”对抗疫情,用暖人心的“真情”服务群众,开发区108个网格间,252名专兼职网格员正以他们忙碌的身影,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
东台市经济开发区富新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辖区内有高铁制梁场、轻轨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场所,流动人口较多,接到防疫工作任务,村党总支书记丁坤按照网格划分,线上召开网格员视频会议,线下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村广播站、宣传车循环播放,造浓宣传氛围。年初七,居住在富新村安置区的76岁老汉黄金龙老伴生病离世,老人生前为人和睦、乐善好施,大儿子黄红宾在北京担任公司副总,情系乡里,每年村里的救急难基金会,总属他捐款数额最多。夫妻二人十分孝顺,2018年老人生病后,大儿媳特意辞去工作,专门在家照顾。消息一出,老人身在南通、大丰等地的亲友,黄红宾的很多外地朋友,以及街坊四邻坚持要来吊唁,粗略估计至少300人。网格长丁坤得知消息,连夜带领网格员冯小军、余春明赶往黄金龙家中做思想工作,黄红宾怀着巨大的悲痛电话谢绝了一切外地亲友的吊唁,最终仅一辆载满至亲的依维柯匆匆赶来,吊唁完立即返回。网格员把宣传工作做在了平时,把劝解宽慰落在了细处,更把平安踏实送进了人们心底。
“疫情面前冲在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东台市经济经济区普新村网格员景生余的口头禅。作为一名网格员,景生余主动申请了宣传任务,每天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将广播的声音送到网格里的每一个角落,随车带上机动喷雾器,沿途遇到超市、商店、药店、小菜场就停下来喷雾消毒。3岁的儿子晚上总是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等爸爸,虽然心里时常泛起儿子的可爱模样,也想歇一天待在家里陪陪儿子,但是想到自己村组干部、网格员、党员、退役军人的四重身份,景生余坚定地摇了摇头。“村组干部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党员是冲锋陷阵的先行者。疫情面前,我们唯有舍小家为大家,尽心尽责,方能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每一名网格员就如同一根绣花针,他们以精湛的“绣花”技艺,在各自的网格间“穿针引线”,描摹出基层治理的“富春山居图”;每一名网格员又如同一个快乐的音符,他们以精准的“谱曲”乐理,活跃在基层工作的“五线谱”上,谱写出干群合奏的“乡村交响曲”。在对抗疫情的关键期,网格员们用脚步践行指令,用双肩挑起重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依赖,打通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