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提前安排、统筹谋划、严格值守,紧盯农贸市场、餐饮食品、医药器械等重点行业,持续开展监督巡查,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节日市场和疫情防控安全有序。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是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高峰期,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助企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在做好疫情科学防控的前提下,支持各单位、企业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加大监管力度 做好疫情防控
1月22日开始,市场监管局对有活禽交易的19个农贸市场加大巡查监管。连夜召集市场主、经营户做思想工作,统一张贴公告,搬离鸡笼等设施。至23日,全市农贸市场活禽区全部关闭,69户活禽经营户(含宰杀)全部停止经营,32个农贸市场全面进行清洗消毒。明确42名监管人员驻场专职监管,防止活禽交易反弹和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发生。
为应对农贸市场前期准备不足的情况,市场监管局紧急筹措防疫物资,为市场管理人员发放口罩2000只、测温仪30只、84消毒液140瓶,帮助各农贸市场在主入口设置佩戴口罩提示,督促关闭多余出口,开展定点体温检测,劝阻未戴口罩者进入,同时督促市场内所有经营者全部按要求佩戴口罩,每日进行消毒。
面对850余家遍布乡村的农村家宴帮厨服务队伍,1月25日,市场监管局连夜以东台市食安办的名义出台下发了暂停群体性聚餐的紧急通知,要求暂停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26日以东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出台下发了关于暂停群体性聚餐活动的通告;30日再次以东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出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帮厨人员管理严禁群体性聚餐活动的通知,抓住了农村家宴管理的“牛鼻子”——农村帮厨服务队伍。同时压实镇区管理责任,发挥广大村(居)干部党员作用,确保本辖区内无群体性聚餐。将暂停群体性聚餐的紧急通知,制作成音频反复广播,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暂停群体性聚餐的通告,扩大宣传影响。采用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与农村家宴厨师开展一对一约谈活动,做好引导规劝,让农村家宴厨师主动签订不从事群体性聚餐活动承诺书、退订预约聚餐服务。随时掌握农村帮厨人员的动向,采取集中存放管理厨具餐具、餐桌餐椅等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群体性聚餐的可能。在午间、晚间重要时段开展巡查,先后劝停农村家宴3941家,减少农村聚餐58700余桌。
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用品及生活必需品等领域的监管执法力度,对药店、商超等开展价格检查,规范全市防疫物资、民生物资等价格秩序,发放价格提醒函237份,巡查单位85家,约谈经营者45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等361件,坚持立查快办,对疫情防控相关价格、质量的投诉举报从严查处,发出盐城市首张哄抬口罩价格当场处罚决定书,先后立案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11起。
防疫期间,市场监管局对全市282家药店开展不间断的巡查监管,督促落实开门开窗通风、定期消毒、佩戴口罩等防疫要求,加大退热药品监管,要求药店不得随意销售退热药品,引导顾客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检查,发现发热病人,第一时间报告;对药店进货渠道、应急物资质量进行检查,防止假冒伪劣药械流入市场。2月9日暂停全市所有零售药店销售发烧咳嗽药品,进一步加强退热、止咳药品的管控。先后检查药店1738家次,医疗机构75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36家次,责令改正10家。
助力防疫生产 稳抓产品质量
为应对疫情,得知多家企业新上口罩生产线,局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服务,服务防疫物资生产,明确专人迅速进行项目对接,第一时间助力全市新增口罩加工项目快速上马。
2月7日,登记注册窗口主动与经济开发区、五烈镇、梁垛镇口罩生产项目负责人联系,详细了解五家拟上口罩生产线的企业登记材料准备情况,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通过电话、网络和微信指导企业填写申请表、完善自备文件,帮助起草公司股东会决议和章程修正案,局主要负责人每隔1小时了解一次登记进展,把门槛最低、速度最快、服务最优落到实处。
当天下午2时,梁垛镇3家企业携带登记材料来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迅速审查,快速流转,录入数据,及时为3家企业核准发放营业执照。下午7时许,窗口人员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指导申请人通过自助办照系统打印出营业执照。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舍弃节假日休息,保证企业随到随办、当场办结。2月8日正值元宵节,窗口人员在得知经济开发区领胜公司有口罩生产线问题需紧急会商不能前来,但急需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当即让申请人将登记材料通过微信发送,但股东公司法定代表人身在外地无法签字。最后,窗口以“承诺后补”方式先行核准了此次变更登记。
为帮助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市场监管局组织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专业人员到生产一线指导服务生产。根据我市转产企业实际情况,及时向企业送达《行政指导建议书》,按照“2+1+1”的要求,从生产标准、原材料、制作工艺、检验检测、包装标识等方面提出详细的指导建议。对转产口罩生产企业的产品来样,安排专人送到无锡,协商沟通将原本9个工作日的检测时间减少到5天,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有序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市天地经纬织品有限公司转产民用口罩之后,缺乏相关生产经验,生产、销售皆面临诸多困难,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服务、跟进企业进度,为企业提供拟定标准、生产规范、产品送检、产品标识、产品条码办理等“一条龙”服务,为企业产品顺利上市保驾护航。
为确保口罩的产品质量,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开展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工作。自接到检验任务后,中心加急采购标样耗材、连夜开发检测方法,前后仅用了四天时间。为确保数据精准,中心实验室内部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比色分析法两种实验方法进行方法比对、数据确认。在方法开发阶段,检测中心多名精英骨干齐心协力,加班加点研究标准方法。遇到试剂配制、仪器参数设定问题,大家凭借精湛的技术经验,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和总结,最终完成方法开发工作。中心始终秉承“样品随到随检,人不歇机不歇”的检验宗旨,确保在收到样品后24小时内出结果,在满足疫情期间对口罩需求的同时,确保本市防护口罩质量过关。
目前,市场监管局对营业执照已增项民用口罩生产的企业实现家家到,第一时间掌握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状况,累计已服务转产口罩企业27家,帮助20家企业进行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全市口罩日产量从初期5万只增加到近20万只。
我市疫情防控初期物资匮乏,市场监管局先后派专人前往海安、盐城、淮安等地,购进一次性医用口罩7.4万只作为全市储备。积极组织医疗器械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大量购进防控物资,购进医用口罩30余万只、测温仪2500只、酒精20000升、84消毒液35000升,为稳定市场和企业复工作出了积极贡献。鼓励企业捐赠,南通普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东台店向市政府赠送一次性医用隔离衣1000套,价值18000元。目前,该批隔离衣已用于市人民医院一线医护人员。东台镇康乐大药房购买一次性口罩2000只,赠送给到店顾客。
服务食堂复工 保护舌尖安全
为服务企业食堂复工,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关于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复工企业员工食堂食品经营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复工企业、医疗机构、养老机构食堂管理的通知》,加快复工企业食堂许可办理速度,改进供餐方式,检查复工企业食堂807家次,指导和免于行政处罚食堂证照类轻微违法行为223家次,为45户复工企业食堂快速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指导食堂达标104家,细化食堂管理“七严格”,确保每位干部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创新团体送餐。复工复产初期,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规范临时团体送餐服务的通知》,明确了我市11家餐饮单位向社会提供临时团体送餐服务,套餐每份15元到40元不等,累计提供团体订餐11054份,解决了工作就餐难题。
市场监管局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餐饮单位恢复外卖和外带等营业模式工作方案》和《外卖应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指导外卖食品配送。约谈和规范外卖平台食品安全要求,提倡配送无接触、顾客安心取,疫情期间累计检查餐饮单位11603户次,检查食品销售4549户次,张贴防疫宣传单3870张,为服务企业复产和百姓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舌尖”保障。为防止食品餐饮外卖店顾客扎堆聚集,首创守护文明“一米线”,专门印制购物安全距离警示标志线和“因为爱你,离你一米!”宣传海报2000多条张,在市区易出现人群聚集的经营店点位进行张贴。在鼓楼路步行街停放宣传车循环播放防疫宣传内容,安排专人重点对鼓楼路步行街和海陵路周边餐饮店、食品现场制售店、奶茶饮品店等开展巡查,提醒市民按照防疫工作要求的安全距离排队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