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企业171家,复工人数1.5万人,规上企业复工率达97%——经济开发区坚持防疫与复工两手抓,第一时间送达惠企政策,全力攻克企业用工短缺难题,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了工业发展排头兵应有的答卷。
一场危机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潜藏着机遇。在开发区的积极引导下,不少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因“疫”思变,推行“小时制”。他们深入挖掘尚在家中待业人员,通过灵活用工、共享用工,促进一批“短时工”走上新岗位。市人社部门协助科森、领胜等公司出台弹性工作制,累计发掘120余名闲置劳动力签订短时合同。一些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更新上,从原来的手动式到自动化,实现劳动力需求的缩减与产品的增量输出。沃特公司紧急召回技术人员更新现有设备,领胜公司组建技术团队攻关“机器换人”技术,提高了生产的智能化,进一步节约了人力资源。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对厂区现有员工进行统筹安排,加强对原料供应充足、运输较易的产品车间的人员配置,倡导行政人员进车间,党员先锋领头干,最大化发挥企业生产效能。
疫情让更多的人留在家中,开发区人社部门在招工形式、用工待遇上制订优惠政策,通过抖音微视频、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年轻人热捧的宣传新方式,结合村广播站、户外横幅、公告栏等传统招聘形式,线上线下全面开展“归雁计划”。针对疫情推行网络招聘、入户面试、线上签约等方式,促成更多家乡人与本地企业触“网”牵手。润田、科森光电等公司纷纷在工作待遇上作出较大调整,与苏南企业同工同酬,吸引了一大批本地人留在家乡发展。
为帮助返乡过年的外地员工尽快返回,开发区累计派出专车20余辆,奔赴陕西、云南、贵州等重点地区,平安接回外地员工1200余人,用周到服务与温情守候,让外地员工宾至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