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刚刚好转,徐工集团就与艾可森钢绳有限公司签订合约,包下艾可森4条生产线中的两条,月供优质钢绳100万米。此前,徐工钢绳产品主要来自国外知名企业。与此同时,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也向艾可森抛出了橄榄枝。
记者了解到,徐工原打算包下艾可森所有钢绳产品的。但艾可森在国际国内都有稳固的市场,双方反复协调,最后达成现有协议。徐工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对每一类配套产品都有专门的检验检测部门,艾可森钢绳质量与进口产品相比,性价比更高。
艾可森公司5年前落户东台镇精密机械产业园,刚刚正常运营就开始了第一轮技术革新。针对低端钢绳产品供过于求、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艾可森面向高端市场同步推进设备、产品转型升级,向德国制造学习生产流程精细化、自动化,向日本学习设备最大程度电控化、人性化。在过去的两年中,艾可森公司仅设备投入就超过2000万元,几乎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淘汰或更新。研发团队带头人参与国家金属制品标准的制定,沉积了20多项专利的艾可森产品广泛应用于港口装卸、水利工程、船舶装卸、石油钻井等领域,远销美国、西班牙、英国、伊朗等10多个国家。
在工序繁忙的生产车间,热处理、拉丝、捻股等各工序都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更新。两条并排运行的捻股生产线,外侧有一层漂亮保护罩的是智能生产线,操作人员在高高立着的操作柜前对着显示屏指指点点,运行全交给程序操控,让精度、捻股均匀度得到大幅提升。
艾可森公司董事长陆伟春告诉记者,从外观也许很难看出新旧两条线钢绳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但客户使用后差距就大了。钢绳是易耗品,市场上大路货钢绳1年后就会出现毛刺,而艾可森钢绳依然完好如初,使用寿命要长得多。
徐工的包线生产在倒逼艾可森踏上内涵提升的二次创业之路。一方面,以更苛刻的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公司重金聘请曾在国际知名企业任职的专家坐镇指挥生产,陆伟春本人也盯着生产线,同时对接更高标准,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检验检测设备。另一方面加快扩能升级,目前艾可森二期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围绕东台镇线缆产业定位,利用技术优势,生产电缆芯产品,拓开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