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745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13个村年经营收入均超过20万元,最高达198万元——这是溱东镇去年9月出炉的数据。脱贫攻坚初战告捷,但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防止返贫从其时走到现在,溱东镇以不懈怠的工作作风诠释了扶贫对象精准进退示范镇应有的风貌。
修改一个贫困数据,多了一个幸福家庭。曾不幸患上败血症的丁小飞借助就业扶贫政策和村扶贫干部的点子,身体康复后发挥驾驶技术专长,在镇上一电力环保公司成功应聘驾驶员,年收入超5万元,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其后,他主动打电话给高桥村会计,“家里有了稳定收入希望退出帮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溱东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施精准进退“365”工程,围绕三个维度、坚持六项措施、严把五个关口,有进有退成为帮扶者和被帮扶人的共识。三个维度是全面、准确、合规,六项措施分别是突出解决“两不愁”、教育补助、健康扶贫、住房改善、政策扶持、动态整理档案,五个关口包括基本生活有保障、子女入学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出行道路有保障。
围绕三个维度,青二村干部先后多次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及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残疾人及特别贫困家庭开展普查,每家每户上门对接、实地查看,着重对其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等情况询问了解,结合扶贫手册,充分掌握第一手基本材料,对照标准仔细核对是否符合低保标准,确保应进尽进。同时,准确核查死亡闭户和新识别人员,针对增加和核减对象及时动态调整。鲍南村王宝根今年70多岁,在原先的破旧小屋里独居多年,在村干部帮助下成功申请危房改造。居住环境好了,交通出行便捷了。王宝根告诉记者:“镇村干部三天两头就上门帮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现在我吃穿住行都不愁了。”
作为不锈钢名镇,溱东镇因地制宜开展“造血式”扶贫,创造机会让一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企业务工,注入自主脱贫活力。在青二村飞仕达机械配件厂车间,现年62岁的村民李兆伏虽然身高只有一米五,但操作铣床技术娴熟,一只只螺帽在他手中完美呈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是村干部和厂长帮了我。”李兆伏高兴地说,“我现在学会了技能,有了固定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受身高和体力限制,李兆伏原本只能做点杂工维持生活,在村干部和企业帮助下,李兆伏学习掌握了铣床操作技术,如今能够独立上岗操作。村干部定期来厂回访了解到,现在李兆伏每月固定收入有两千多元,实现稳定脱贫。
为防止脱贫户出现返贫现象,该镇组织帮扶干部“回头看”。定期跟踪回访的同时,进村入户详细介绍就业帮扶政策,对有劳动能力、有专业技能的贫困户,村干部帮助联系相关企业,促进贫困人口劳动力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