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会聚“好人缘” 共筑“同心圆” ——好人邓兵精准实施“千百十”助残工程
2020-06-04 14:51:00  来源:东台日报  作者:记者 蔡凤军 张一峰  

近段时间,江苏好人、庆缘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兵一有时间就会带着他组建的“好人缘”助残协会会员往分散在全市各地的残疾人家中跑,送上礼品,问长问短。听到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只要力所能及,马上就办。

这是“好人缘”助残协会新推出的“千百十”助残工程的第一项工作,走访千户残疾人家庭。从中选出百户相对更为困难家庭,发动爱心企业家、协会成员一对一“精准帮扶”;扶助10名有志残疾人创业有成。

过往岁月,邓兵资助困难学生、扶助特困家庭、参与多项抢险救灾、参加社会捐助活动,好事做了一桩又一桩。两年前,邓兵成立“好人缘”协会,与近年来我市获评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盐城好人”“东台好人”及获各级表彰的道德模范一起,把关心的目光汇聚到社会弱势群体中最为特殊的残疾人身上,给以实实在在的扶助。两年来,先后捐献现金及物资逾20万元,帮扶残疾人1000多人次。

与残疾家庭接触多了,邓兵对扶残助残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党和政府关注困难群体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多,民间助残该怎么做才恰到好处?残疾家庭困难多,但仅仅给以物质上的资助就够了吗?他决定,登门入户走访了解,贴近把握全市残疾人状况。这一走,还真有了心得。邓兵概括为三个想不到。

想不到残疾人生活状况远比预期的好。政府兜底保障,全社会扶残助残人蔚然成风,小康路上没有落下残疾朋友!在东台镇共走访了37户一户多残家庭,绝大多数都住在窗明几净的房屋里,没有一户人家存在衣食之忧!金城居委会钱恒全家里两口子都是聋哑人,一上一下两层楼的住宅刚刚装修一新,丈夫陈恒全在海安打工,妻子宋大英乐守家园,出嫁的女儿有份不错的工作,不时回家看看。

想不到残疾人精神状况远比想象的好。正值农忙时节,残疾人像普通农民一样为收获奔忙。邓兵一口气跑了6户残疾家庭,其中4户,6位走访对象都在忙田。走访官楼十一组七旬残疾老太陶云芳,远远就看见她在一片翠绿的田地里采摘荷仁豆。听到村书记的喊声,老人一瘸一拐走出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村书记介绍,虽然三个女儿都有特殊情况不能就近照料老母亲,但老太精神好得很,平日里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家中拾掇不停。

想不到扶残助残有许多新挑战。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结构的变化,让一些年老体衰致残者精神上生活上双重无助。特别是一些被列入精准扶贫家庭的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缺少亲情关爱,更需要给以多方面的帮助。

走访仍在继续。邓兵已初步拟定出“好人缘”扶残助残新方案,组建三支队伍,落实精准助残。第一支队伍,一对一帮扶小分队。发动一批爱心企业家与残疾人家庭组成对子,在对帮扶家庭情况深入了解的前提下,需要什么帮什么。第二支队伍:政策“帮办”小分队,针对不少残疾人对扶残助残政策不知道、不会办、不能办的实情,代跑办手续,落实政策;第三支队伍,精神生活护理小分队,定期不定期登门,为有需要的残疾人给以精神抚慰,生活料理。

登门入户的过程,也给了邓兵服务残疾人的又一次机会。在东台镇金海街道,聋哑人卞红华小两口开了一家“无声造型”理发店,邓兵在店里的小白板上与小卞交流,详细了解情况。当天晚上,他在“好人缘”微信群里发了条图文并茂的广告,请大家多光顾“无声造型”:“小伙子不错,手艺好着呢。”在东台镇官楼村,杨存礼与老伴都是残疾人,儿子早逝,儿媳一边打工,一边还要照料在时堰中学读高一的孙儿。邓兵现场拨通学校领导的电话,拜托多照顾。回来后,又进一步落实跟踪了解措施,看是不是还有什么帮得上忙的。

助残帮扶,对邓兵来说是一次人生挑战,我们期待更多爱心人士会聚“好人缘”,共筑“同心圆”,为残疾人撑起梦想的天空。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