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个小故事刷屏环卫人的朋友圈。
5月19日,环卫处公厕保洁管理养护所接到报修电话,某厂区食堂污水管道堵死,造成滴水井堵塞,整个厂区臭气熏天。养护所的一班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污水四溢,恶臭无法忍受。
检查发现是积污导致,无法通过工具处理,只能下井清理。清掏工李应波说“我来”,边说边走到井边,从只有60厘米宽的井口下到管道深处,徒手挖出管道内的积污。这一幕刚好被李应波的同事拍成小视频记录下来。
老实憨厚、瘦而结实,着一身橙色工作服,神采奕奕,是初见李应波的印象。得知记者来采访,李应波坦言,前一晚没有睡好,紧张,他觉得这不需要报道,因为二十年如一日,都这么干的。
今年47岁的李应波,是一名普通的公厕清掏工人。公厕保洁管理养护所承担市区125座公厕和37个有偿服务单位厕所的保洁、化粪池清掏工作,清掏工只有李应波一人。这些厕所在什么位置,按什么顺序清掏,遇到棘手的“堵点”用什么工具最合适,他“门儿清”。
外表看上去是普通的下水井,其实是公厕专用的化粪池。李应波总能精准判断下井口的位置。到达清理点,先用工具将井盖撬开,然后将清污车的长管子下到井里吸污,这是清理第一步。遇到长年积污,他就要下污水管道。几乎每次,下污水管道都是必备动作,有时候一干就是个把小时。
有些管道里的积污清理出来,厚实的程度能承受一个壮硕男子的体重。那么清理时就得有技巧了。钩子、粗铁丝等都是李应波的“武器”,看似不起眼的工具,却在清掏中发挥了大作用。尿不湿、酒瓶、灯罩、毛巾甚至还有皮球……这些异物都是李应波用钩子清理出来的。
小工具的巧用让同事们对他点赞,而不怕臭、不怕苦、不怕累更让人肃然起敬。
去年夏天,双竹巷公厕小便池堵死,接到电话的李应波赶往现场。据附近居民介绍,此小便池已堵好几天,原本以为会慢慢疏通,现在却像蓄水池一般,污水越积越多。李应波运用小工具,第一次失败。凭经验,他心中有数了,堵塞物比较大。第二次,手伸进管道,连续疏通多次无果。接下来,他俯下身子,整个手臂伸进去,一把拽住拉出,原来是小孩子的尿不湿。远处观看的居民纷纷鼓起掌来,李应波低着头,略显羞涩,骑着电动车赶往下一个清掏地点。
去年4月,龙城新村公厕污水溢出;
去年12月,百盛广场公厕蹲卫器堵死;
今年5月,东城景苑公厕堵死;
……
“臭气熏天”,是李应波工作环境的基本特征,别人掩鼻而过,他却要迎味而上,现场也就罢了,有时由于干的时间长,身上也沾了味道,李应波尽量远离人群,他说:“用我一人脏,换得万人净。工作就是这样干的,臭了、脏了洗干净就是了。”
说话间,李应波手机响了几次,“有活了”,他起身打了声招呼,背起工具便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