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小型绿地空间、大力治理背街巷道、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社区边角地带、创意设计城市细节……一系列精细化治理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城市面貌。
着眼消除城市文明创建死角和盲区,立足从细节上凸显创建“绣花功夫”和“微变化”的背后,是城市治理方向的转变,这些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都是流淌在这座城市经络中的“微观”文明。
东亭北路临街商铺违规搭建的遮阳棚,大小、颜色、 式样均不统一,一些店铺为了经营方便,将大量货物摆放在雨棚下和道路上,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给周围居民和过往行人的出行造成不便。袁美珠在东亭北路开店10多年,整治前后的变化她看在眼里,“现在环境清爽,市容整洁,大家看了都高兴”。
今年以来,城管部门聚力开展乱堆乱放、车辆停放、渣土扬尘等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依法拆除沿街存量违建,对新增违法建设露头就打。在市区主干道路口设置遮阳挡雨棚38座,对市区节点绿地公园、遮阳挡雨棚配建智能景观亮化,为市区夜景增光添色。同时,新建3A旅游公厕2座,改造提升Ι类公厕5座,上线市区公厕导示APP系统。建立市区“厕所开放联盟”,尽可能让机关、单位厕所对市民开放。
城管执法大队教导员姜志杰告诉记者,清理整治在细节和死角上下功夫,“城市的后街后巷,楼道里的牛皮癣,还有沿街店面的空调外机后面,这些都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城市死角,我们都是一户一户地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及时查处。”
新桥新村是老小区,但这里的环境依然干净整洁、清新素雅。“房子刚建好我就住进来了,自从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以来,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了。”80岁的金鑫大爷一边夸着,一边指向一旁的绿化带,顺着他的手看过去,十多名物业工作人员正在为草坪手工除草治虫,脸上热得渗出了汗珠。
为做好物业小区创文工作,住建局对市区15个老旧小区进行突击整治,清理杂物、补植绿化,有效改善老小区的生活环境。同时联合城管局等部门,对新坝、窦楼、景范、和平、八林等小区公共区域内各类违章搭建建筑及杂物,进行统一集中拆除、清理。截至目前,市区物管小区已拆除违章建筑和清除杂物900处5400多平方米。根据创文考核细则,统一为全市98个物管小区制作公益性创文宣传牌,共计安装约2000平方米。
6月10日,东亭北路人行道维修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虽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大伙都理解。“最怕的是下雨天,一下雨破损人行道都是积水。”看着正在浇筑的混凝土路面,附近居民都很高兴。
城区路网微循环建设是创文工作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市住建局在今年维修改造的18条巷道中,吉庆路北段率先完成,奎星楼区域、仕南巷、银海巷、四悦巷区域、悦达巷正在陆续进场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巷道工程将在11月底前竣工。
大到一个停车场、一片绿化,小到一处狭窄的楼道、围墙,这些遍布在各个街道社区的“边角料”空间,都有“微更新”的余地。持续更新完善居住环境的方方面面,让台城的每个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