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点石成景的“石头记”
2020-06-12 15:18:00  来源:东台日报  作者:记者 刘煜  

透过充满韵律与沧桑感的线条组合,感受传颂千年的仙缘爱情;纵横交织的纹理,一笔一划勾勒出黄海森林的层叠翠影,撩起了大家对自然的向往;干湿浓淡的颜料融在笔端,将鱼汤面的悠香缠绵,丝丝缕缕绕进东台人的心头……

近日,鼓楼路步行街的石墩披上了一层“彩衣”,上面或绘上东台元素,或描上关爱未成年人法律知识,当充满时尚气息的艺术彩绘与街头巷尾不起眼的公共设施碰撞在一起,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东台的文化之美、文明之美,“润物细无声”的微改造,让城市更添精彩与活力,氤氲了台城多元、醇厚、恬淡的性格和气质。

日落时分,实验小学的张老师下班路过步行街,便被这群创意石墩深深吸引。“创意彩绘给街道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魅力,色彩斑斓、精美别致的主题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张老师把与石墩的“打卡照”分享到所在志愿者群,获得了许多点赞。这也让创作者之一、南京艺术学院插画系的大一学生季颖觉得,这些天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近年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推进,干净整洁的街道、先进便民的设施为大家带来了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如果说良好的人居环境、和谐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底色,那么文化底蕴则是让城市别具一格的点睛之笔。出于这样的想法,市城市管理局发动了一批专业绘画团队,对鼓楼路步行街的石墩进行艺术创作,用创意彩绘点缀提升城市颜值。

一幅成功的彩绘作品要一眼辨出,对于年轻的团队来说并不容易,对季颖这样年轻人来说更是头一遭。动笔前,他们考虑了各地标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沿革,保留了东台特产那“原汁原味”的文化支撑,参考了许多老东台人的乡土记忆,于是平淡无奇的石墩上,鱼汤面的烟火气飘荡在传统灶堂间,绣娘手牵毫发,纤纤玉手绣出对美的执着,勺嘴鹬和梭子蟹嬉戏在条子泥的海天一色之中……原本单调的石墩摇身一变,成为艺术感十足的街头文化。

对于创作,季颖和伙伴们有自己的理解,由平面绘画转向球体涂鸦,难度升级,得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元素组合搭配,凸显浓墨重彩的地方文化韵味。“泰山寺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每逢年节,我们都会走进寺院祈愿一年平安顺遂,所以我加上了风铃的元素,添上宁静、祥和的感觉。”季颖说。条子泥边,渔民们傍海而生,日未出而作,日落仍忙碌,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季颖心想:虽然辛苦劳碌,却也乐在其中。画面中的渔民昂首挺胸,满怀喜悦,挥动网叉,身披霞光,踏浪前行,探索海水推给海岸的“宝藏”。融入了巧妙构思的绘画作品,凝聚着厚重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让人眼前一亮。

一路看过来,60多座石墩,每一幅都是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寓意。很难想象这是一群年轻的学生和老师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完成的。早上6点,画家们早早做好准备,每个石墩都得经过清洗起型、涂抹底漆、勾勒轮廓,配色绘画的步骤,风干后再用专用的油漆封层,才能色彩浓郁,又不会掉色。“一天得画好三幅,才能保证进度。压力是有的,但我还是会注重细节,凸显光影的叠加、画面的平衡和体积感对比。”季颖手中的笔刷一直没停下,让手边的石墩承载上这座城市的缩影。“我们东台有甜甜蜜蜜的大西瓜,有美丽的董永七仙女爱情传说,还有即将建成的高铁。希望通过我的描绘,让更多的人遇见东台,爱上东台。”这些年来,伴随季颖成长的,是她深深牵挂的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海陵大桥成为新的打卡地,犁木街古色古香,季颖还画出了心目中即将开通的高铁东台站的模样,一条条银色的线披着朝霞踏上新征程,气势如虹,美好的未来即将如约而至。“这次彩绘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可以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记录东台的发展变迁,为家乡增添趣味和生机,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虽然我们有繁重的课业,有初出茅庐的困惑,也有日夜策划的疲惫,但仍感到乐在其中。”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无论是街头巷尾的一块刻上海春轩塔的窨井盖,还是十字路口印有文明教育宣传单的遮阳挡雨棚,抑或是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意石墩,都是城市文化载体,将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厚植在每一寸土壤里、浸润在每一方空气中。正是这处处用心,时时留意,让看似寻常的细微之处,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城市的文化气质更充盈,市民的精神生活更富足,同时,赋予东台这座美丽城市更多的温度,使其更显温润动人。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