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东台“环境美”赋能“乡村兴”
2020-08-04 08:31:00  来源:东台日报  

从水美鱼肥的里下河水乡,到海鸟逐潮的沿海湿地;从古风今韵交相辉映的东台之根西溪古镇,到林风阵阵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盛夏时节的东台大地上,现代田园风光移步换景,一派绿意葱茏。

近年来,东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久久为功,着力提升农村环境品质,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更加生态宜居,先后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

从做实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小事”入手

美丽乡村更显颜值

一方池塘,水似明镜,莲藕嵌边,绿树环伺。小池的西南侧,有几幢农家小洋楼,洋楼前茂密的小树林边,是一片正在造型之中的黄杨盆景地。这里,是新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东台市新街镇方东村。小楼的主人是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大户施家三兄弟,黄杨盆景便是三兄弟中老二——施炳春的杰作。老施自豪地反问:“如今我们方东村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品质,哪点差于城里人?”走进施炳春家,每个角落都收拾得整齐洁净,厨浴洁具、抽水马桶,一应俱全。“砍下的枝条,可以送到废弃树枝处理站加工,不远处新建的集中居住区里,还配备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公共厕所。”老施补充道。

在东台,像方东农民这样既享村野之清幽,又具城里生活之便利的村庄比比皆是。从推进环境整治,到打造美丽乡村,再到以建设特色田园为契机撬动乡村人居环境全域全面提升,近十多年来,东台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乡村环境面貌年年都有新变化。近年来,顺应群众呼声,从开展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入手,开展“四整治四提升”三年行动。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等13个部门联席办公,明查暗访套搭进行,镇区部门一把手媒体表态,创新手段层层传递压力。秋冬村庄清洁行动、高铁沿线集中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美丽路道、美丽河道打造,水美乡村建设……一项项整治、提升行动高潮迭起。

作为全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域,东台横跨里下河水网地区、堤东旱作物地区、沿海滩涂地区等不同区域。市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唐洋、许河等东南片畜禽养殖集中区,重点推进畜禽类粪污无害化处理;对三仓、南沈灶等瓜菜高效农业集聚区,着重治理农膜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溱东、时堰、五烈等里下河水网地区,围绕解决好水体污染综合施治;对头灶、东台镇东部区域稻麦等大田作物区,全面推进秸秆还田利用;对拥有85公里海岸线的弶港镇,结合打造世遗小镇要求,以最严格的标准实施生态护海养海。

到今年,东台市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初战告捷。治理农村污水,投入3.7亿元改造提升1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两公里范围内的村居接入管网集中处理,偏远村落配套微动力处理设施169台,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6%。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域开展河道疏浚清淤,2205条河道达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标准。治理垃圾围村,实行农村垃圾前端收集规范化、中端清运高效化、末端处置生态化“三化处置”,垃圾分类扩大到85%的村居,建成垃圾中转站27个,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现日产日清。治理面源污染,坚持“以治为重、以减为要、以用为本”,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整治小散养殖户650家,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8个,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8年“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5%。

构建“治管并重、共治共享”机制

美丽乡村更富活力

眼前,是一幅展开的东台市“全域党建”红色地图。前年,地图上还只有15面红旗;如今再看,已是一片红旗招展。一面红旗,代表着一个党建示范点。红旗招展,星火燎原,党建领航,乡村善治,“治管并重、共治共享”迈上新的台阶。

科学绘制“一张图”,全面完成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传承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元素,推动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社区建设、生态文明多规合一,勾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蓝图。精心织密“两张网”,实行高效能的管理网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级指导、镇级组织、村级实施”三级书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高效率的管护网格,健全“政府+村集体+农民+社会力量”的运行模式,定人、定岗、定点、定时,明确镇村组三级管护人员,形成了全周期、广覆盖的长效管护机制。全力打好“三张牌”,将环境整治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采取“红、黄、绿”分级考评,开展“推磨式”循环评比,红牌单位通报批评,黄牌单位约谈提醒,绿牌单位表彰奖励,以严格考评倒逼责任落实,以示范引领提振干事激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机制优才能全局活”,只要上下同心奋进,久久为功坚持,农村人居环境必将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从安丰党建丰产方、南沈灶椒乡徽映党旗红,到世遗小镇红帆引航、互联网大厦青创之家……一个个党建示范点创出特色,叫响品牌,美名远扬。在古镇安丰,一片片党建丰产方会聚成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五彩画卷。从选择先进村、经济薄弱村和街道社区三种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试点推进,到全镇18个村居、社区党建丰产方项目全覆盖,党建领航渗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企业转型各领域。红安村探索形成“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的党建+全要素网格服务新构架,10个党建网格小组在做好日常社会管理事务的基础上,按区域担负起村里“八园”建设重点任务,100户党员中心户、文明示范户,牵手全村千户居民建设幸福美家园、共奔创业致富路。一张大网,纲举目张,推进全村乡村治理步入科学管理良性循环轨道。同明村借力结对帮扶增强集体造血功能,以桑树“压条繁殖”当年获得收益,一年时间实现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综合考核名列全镇前茅的跨越;建设社区居委会积极推行“1+N”工作法,古风古韵的古街上,串连着吴氏家祠、戈湘岚故居、周兆喜党群连心室、党员示范户等26个党建示范点。支部34名党员分工联系到社区的5个居民小组、20个文化旅游景点,绘制党员干部联系点网格图,通过服务阵地“1+N”、服务团队“1+N”、服务项目“1+N”,筑起党群服务“同心圆”,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打造党群共建“暖心巢”。

深挖“水乡、田园、湿地”自然禀赋

美丽乡村更具品质

最近,南沈灶镇才琴村出了一件新鲜事,90岁的上海退休工人王占祥原打算在妹夫向标家过两个月,可是老人最近却叫上海的女儿把棉衣带过来,原来老人这一来,就“赖”着不想走了。

无独有偶,在与南沈灶毗邻的安丰镇,来自上海的卢家平、包岳群老两口早些年因居住地拆迁,在亲戚的建议下,借住到安丰。在东台居住了一段时间,包阿姨诸多身体不适的症状竟奇迹般地消失了。老两口干脆在安丰买了一套近2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从此成为地道的东台人。卢家平感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如今东台农村的生活环境,比之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向往的境界不知好了多少!”的确,绿树村边合,清水乡间绕,行走在东台大地上,处处为景、步步皆画,特色田园村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五烈镇甘港村,溱东镇周黄村,安丰镇红安村、通榆村、下灶村,南沈灶镇兆丰村,富安镇富北村,东台镇三灶村、团北村,三仓镇兰址村、联南村、官苴村,梁垛镇张倪村、小樊村、临塔村……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光或地形地貌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建筑风貌特色、乡村产业特色的村庄,点缀着东台大地。

在聚力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东台把人居环境改善的着力点放在品质提升上,深挖“水乡、田园、湿地”自然禀赋优势,同步提升农村形态、业态、质态。有序推进传统村落“微更新”,统筹提升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塑造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留住直抵心灵的乡愁记忆。

古树欹斜临碧水,曲径通幽往农家,中国美丽乡村梁垛镇临塔村像极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这里是美丽传说“天仙配”的发源地之一,不仅建有天仙桥、鹊桥、七夕桥等仿古桥,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舍子头、抱子沟、桑梓河、卧牛汪等遗存古迹。村子里,潺潺流水,葱茏竹林,每至晨练或晚练,村民们或拳剑、或棋牌、或钓捕、或唠嗑,怡然自得。花生茄子成景观,磨盘坛子添韵味,农家新寓新面貌,一草一木入画来。在三仓镇兰址、联南、官苴特色田园乡村群,一条条景色秀美的道路,一个个内涵丰富的景点自然呈现、相得益彰。为民服务墙上,果蔬彩绘有情调,服务事项写得明;农民公园里,满目青翠满眼新,怡情养性好去处;将军园里将军树,红色经典代代传;知青旧址好亲切,燃情岁月难忘怀……原生态、本土化、低成本、可复制,于不经意间尽显生态之美。到目前,东台已建成国家级最美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28个,实现从干净整洁到美丽宜居,再到特色田园的华丽蝶变。

东台市以农房改善提升农村环境、撬动乡村振兴,坚持“新老结合、服务配套、产业融合、文化挖掘”的思路,把地段最好、风景最美、交通最佳的位置留给群众,高品质建成25个新型农村社区,统筹配置村卫生室、文化礼堂、老年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整区域系统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闻名遐迩的五烈镇甘港村最近又添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新称号。村党委坚持把建好农民集中居住区、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作为打造特色旅游乡村出发点,一张蓝图绘到底。历经10多年持续打造,甘港村农民集中区建设总户数301户、已经建成209户。按照“六通十有”标准配套农民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农家别墅精致美观,普通小院朴素整洁,屋前屋后、道路两侧,姹紫嫣红的绿化小品自然点缀,整个村子清水环绕,四季有花。还有村史馆、百坊园、百果园、百草园等风情小园,让整个甘港俨然成为一个大公园,逢到周末,纷至沓来的市民也成为这里的一景。

重点实施10.8万亩沿海湿地修复,每年新增3万多亩成片造林,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综合整治40.8公里的串场河,新建改建890公里“四好农村路”,串点连线19个现代农业园区、130公里乡村旅游公路。借助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康养、主题民宿,带动1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预计今年东台全市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都将超过18万元。世遗小镇弶港以“一镇四村”为突破口的总体规划,启动33项具体工程。“一镇”以集镇为核心区,按照“世遗弶港、生态新城”定位和“绿色打底、红色铸魂、蓝色出彩”思路,重点优化路网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文化品位。新港、巴斗、蹲门、八里“四村”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风情村落。与海安市老坝港接壤的新港村围绕打造野趣田园渔村,在村部门前的红星河搭起了200米的钓鱼观光平台,又造起了小游园、幸福小广场,渔民的文化休闲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北枕344国道八里村重点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小区,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小洋房,白天有花草映衬,晚上有五彩灯光照射,农耕文化园、儿童游乐园、篮球场、幸福小广场、污水处理站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海角渔村蹲门村以建设4000亩蹲门湾湿地公园为引领,做大蹲门海鲜饮食和蹲门大饼,蹲门实现了从“有口味”到“立品位”的提升。临海渔村巴斗村围绕党建领航红色旅游建设兼具渔文化风情庄园,老船长小屋、三水滩景区,红色跑道、环村绿色走廊、独具渔家气息的民宅,把整个渔村变成了景区,景点变成了卖点,渔民洗脚上岸,实现了从“卖海鲜”到“赚风景”的历史性跨越。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