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特色 特质 特效 描绘东台美丽农村现代田园画
2020-09-29 10:42:00  来源:东台日报  

金秋时节,有着“长三角最美绿心”之称的东台又换新装。一条条宽敞的乡间路道旁,盈眼的青翠变得深沉,秋风阵阵、摇曳多姿;一座座美丽的田园乡村里,各具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焕发新彩,乡风乡愁嵌入现代元素,令人流连忘返;一片片宽广的田野中,稻穗沉甸,色泽金黄,淡淡的清香扑入鼻间;掀开大棚,鲜嫩的蔬菜、香甜的瓜果、连片的鲜花,绿作底色,五彩缤纷。

从粮棉种植全国上榜的传统农业大县,到现代农业跃居全国第一方阵,本市在强村富民行动中,既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又着力突破“三农”短板弱项,走出了一条彰显东台“特色、特质、特效”的乡村振兴之路。

特效催民富 探索闯新路

3000平方米展示服务中心汇聚了全市各类特色农产品,4万平方米工厂化育苗中心源源不断地向周边农户输送优质种苗,5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树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兴旺的新标杆。这里,是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级园区的东台现代农业产业园。从三仓西瓜红透大上海,到西瓜、甜叶菊两大主导特色产业牵动青椒、冬瓜、萝卜等数十种瓜果蔬菜俏销全国各地,“甜蜜产业”成为全市农民的共同财富。

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中科院亚州农田碳排放观察站、南农大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点……一处处设置精巧的科研监测点点缀在连片的翠绿之间;害虫远程实时监测仪、孢子捕捉仪、自动气象站……一台台造型各异的现代农业监测设备透出浓浓的科技色彩。这里,是省级园区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区。联手院士种水稻,面向世界打品牌,“东台大米”入驻京东农场、苏宁易购等平台,带动全市60万亩水稻产业融入优质、高效、品牌的发展新模式。

樱花谢了赏桃花,摘罢桃子品葡萄,下地种菜驱家禽,落脚客栈享康养。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国贸农庄,从春到秋、经冬历夏,四时果蔬新鲜上市,各地游客往来不绝。种菜不用一滴农药,农庄联着商场,农旅融合发展……这就是一盆令人百看不厌的现代农业精致盆景。

用“产业化的思维抓农业”,本市在创树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在创特产业品牌上谋突破、在创新产业融合上做文章,一条条新路从脚下延伸。

“一镇一园一品”加快建设,“4+N”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国省道沿线5条高效农业示范带,打造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8个,引领形成优质粮油、设施蔬菜、大棚西瓜、规模畜禽、精品茧丝、绿色水产等6个近30亿元优势产业集群,一只瓜、一根丝、一棵树、一篮菜“四个一”特色产业年产值超120亿元。三仓镇、五烈镇、富安镇、南沈灶镇、弶港镇现代农业园“五朵金花”竞相发展。

“东台大粮仓”“好味连台”区域公用品牌越叫越响,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矩阵声势浩大。东台西瓜、东台大米、沈灶青椒、弶港甜叶菊、新街女贞相继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东台鳗鱼新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全省领先。“东台西瓜”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称号。东台优质农产品从上海、苏南走向全国各地,进驻大型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在沪、宁等地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康养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甘港老家、三仓西瓜、新街林木……一批精品景点、民宿、线路,在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中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结合。新街镇新街村、五烈镇联堡村、南沈灶镇兆丰居委会……一批“一村一品一店”省级示范村,促进优质农产品“引流上线”,高标准打造“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农情”服务、养老托幼……一批新生的生产生活服务业,不断拓展乡村产业兴旺的形态和方式。

特质美环境 乡村靓起来

最近,南沈灶镇才琴村出了一件新鲜事。90岁的上海退休工人王占祥在亲戚家住了两个月后“赖”着不走了,还让上海的女儿把家里的棉衣带过来。无独有偶,在安丰镇,来自上海的卢家平、包岳群老两口早些年因居住地拆迁,借住到安丰,居住一段时间后,原本身体不是很好的包阿姨身体越发硬朗,老两口干脆在安丰买了一套近2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从此成为地道的东台人。

绿树村边合,清水乡间绕。行走在东台乡村,处处为景,步步皆画。五烈镇甘港村、溱东镇周黄村、安丰镇红安村、南沈灶镇兆丰居委会、富安镇富北村、东台镇团北居委会、三仓镇兰址村、梁垛镇临塔村……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田园乡村星罗密布,点缀得东台大地愈加生机勃发。

在聚力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本市聚焦品质提升,深挖“水乡、田园、湿地”自然禀赋优势,同步升级农村形态、业态、质态。有序推进传统村落“微更新”,统筹提升田园生产、生活、生态,塑造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留住直抵心灵的乡愁记忆。

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结合。古树欹斜临碧水,曲径通幽往农家,中国美丽乡村梁垛镇临塔村像极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村子里,潺潺流水,葱茏竹林,每天清晨或傍晚,村民们或拳剑、或钓捕、或唠嗑,怡然自得。在三仓镇兰址、联南、官苴特色田园乡村群,一条条景色秀美的道路,一个个内涵丰富的景点自然呈现、相得益彰。为民服务墙上,果蔬彩绘有情调,服务事项写得明;农民公园里,满目青翠满眼新,怡情养性好去处;将军园里将军树,红色经典代代传;知青旧址好亲切,燃情岁月难忘怀…原生态、本土化,尽显生态之美。到目前,本市已建成国家级最美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28个,实现从干净整洁到美丽宜居,再到特色田园的华丽蝶变。

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相结合。把地段最好、风景最美、交通最佳的位置留给群众,高品质建成25个新型农村社区,统筹配置村卫生室、文化礼堂、老年服务中心等功能设施。五烈镇甘港村党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历经10多年持续打造,甘满仓农民集中区建设总户数301户、已经建成209户,配套农民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农家别墅精致美观,普通小院朴素整洁,屋前屋后、道路两侧,姹紫嫣红的绿化小品自然点缀,风景如画。更有村史馆、百坊园、百果园、百草园等风情小园,“住与游”完美融合。

与构架全域旅游相结合。在全省率先完成10.8万亩沿海湿地修复,每年新增3万多亩成片林,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综合整治40.8公里的串场河,新改建890公里“四好农村路”,串点连线18个现代农业园区、130公里乡村旅游公路。世遗小镇弶港镇以“一镇四村”为突破口,启动33项重点工程。新港村围绕打造野趣田园渔村,丰富渔民的文化生活。八里村重点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小区,一排排造型新颖的小洋房,白天有花草映衬,晚上有灯光添彩。蹲门村建设4000亩蹲门湾湿地公园,实现了从“有口味”到“立品位”的提升。巴斗村围绕党建领航旅游,建设红色文化、渔文化兼具的庄园,渔村变景区,景点变卖点,渔民洗脚上岸,实现了从“卖海鲜”到“赚风景”的历史性跨越。

特色旺产业 盆景成花园

三年前的冬天,麦子长到筷子高的时候,在安丰镇丰西村流转土地搞家庭农场的几个外地人拔腿走了。农户的土地租金没了着落,田地也荒着,怎么办?村两委会一班人统一意见,尝试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9名村干部分工合作,57位党员分片协助管理,第一个收获季节就取得了大丰收。通过村积累和上级奖补扶持,村里还建起了1600吨粮食低温仓库和日作业60吨的粮食烘干线,除去股东分红和生产经营成本,合作社年净收入和村集体积累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

同在安丰,两年前全市挂得上号的软弱涣散村同明村,如今已跃居为基础条件好、集体积累多的先进村。群众评说“惊天大逆转”的原因,是因为来了两个好书记,结上了一门好亲戚,走上了绿色增长的新路子。两位好书记分别是东台市委乡村振兴“领头雁”工程选出的村党组织书记和省委组织部委派的村第一书记。一门好亲戚是“万企联万村”与同明结对挂钩的江苏沿海集团仓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仓东公司。两位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村企联合、共谋发展,修好了年久失修的同明桥,建起了横贯全村的跃同路。紧接着,借力仓东公司建设基础工程、推进土地减量化政策化废为宝、活用“问题”资产开辟生财新路、引进绿色企业兴办致富项目,妙招连发,招招见效。组建春色满园土地专业合作社,160亩苗圃焕发勃勃生机,村集体近两年收益达90多万元。总投资2500万元兴建云丰圣果生产基地,先期投资兴建的50亩火龙果、110亩猕猴桃园已是枝丰叶茂。

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本市探索推广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物业经济、社会化服务、集体“三资”管理等强村富民新路径。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万元,比全省平均数高出2800多元,连续多年保持苏北领先。

分析农民收入结构,高效农业贡献斐然。本市高效农业发端于千家万户,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之下,加速形成“更多融入、更大收益、更高积极性”的良好局面。“一根丝带动5万蚕农增收、一只瓜致富10万百姓”,这些富民效应正在全市持续发酵。本市大力推进“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行农业龙头企业利润“二次分配”,农业合作社发展到2500多家。本市是全球高档生丝最大生产基地,LV、爱马仕、香奈儿丝巾等奢侈品生产所用生丝一半来自东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富安茧丝绸公司每年将1/3的经营利润反哺给2.5万户蚕农,让农民成为股东,分享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本市还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苗木基地,新街等地苗木年销售20多亿元,其中方东村是中国生态文化村和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线上线下苗木卖到全国各地,去年全村苗木销售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6万元,人均存款近8万元,目前正从“卖苗木”走向“卖风景”,“林家乐”休闲旅游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特色产业经济、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广大农民特别是年轻一代新型农民有了更广的用武之地。昔日赚钱走四方,如今家门口就有好工作,守在村子里也能创新创业。本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和企业培育过程中,先后引进领胜城科技、昆科3C智造等龙头项目,并由此带动一批电子信息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2万多个,职工平均月工资拉升900多元,实现了居民、企业、财政“三个口袋”的同步增长。东台大学生回乡创业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企业家,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成为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以大学生为创办主体的电商已经发展到1.2万家,直接从业人员超5万人,年交易总额达200亿元,年轻有为的大学生不仅成为优秀的创客,也成为乡村千家万户致富的带头人。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