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东西部帮扶协作,把远隔千山万水的东台市与耀州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条子泥湿地到八百里秦川,一批批远赴耀州的东台医务工作者用真心、动真情、干真事谱写了一首首生动感人的帮扶之歌。
贫困户家里来了“贴心人”
“血压终于控制下来了,隆奶奶,每天还要坚持吃药。”这是吴晓燕医生第三次来到隆某芳家里为这位贫困老人做身体检查了,她一边和老人唠叨着家常,一边在健康档案册中记录下了此次体检结果。
吴晓燕是东台唐洋中心卫生院到耀州小丘中心卫生院的帮扶医生,来到这里没几天,她就发现当地不少群众卫生健康意识薄弱,许多患者有病拖着直到扛不住的时候才往医院跑。于是,在工作之余,她便经常走村入户为当地贫困患者上门送医。
今年74岁的隆某芳是耀州小丘镇原党村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多年,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她本人8年前中风丧失劳动能力,成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一次入户义诊中,吴晓燕了解到隆某芳的情况后,立即给对方体检,她发现隆某芳的血压高达180/96mmHg,极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当即便给隆某芳开好降压药,并嘱咐其按时服药。
回去之后,吴晓燕一直放心不下隆奶奶,不到一个星期,她便又提着水果、牛奶再次来到隆某芳的家中,一量血压,不降反升,十多年从医经历的吴晓燕瞬间知道隆某芳没有按时服药。交谈中,吴晓燕得知隆某芳对高血压及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且服药依从性很差,为了让隆某芳认识到高血压的严重性,吴晓燕和她拉起了家常,迅速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接着,吴晓燕为她科普高血压方面的知识,终于做通其思想工作。“吴大夫,我现在坚持每天吃药,自己测量血压,现在血压控制得很好呢。”隆某芳感激地握着吴晓燕的手。
为了彻底改善隆奶奶的身体状况,吴晓燕还特意为她更改了治疗方案,开具了处方,可这些药只能去镇上才能买到,吴晓燕便联系药房,自己出钱开好药,送到隆奶奶家中。“平时吃饭要清淡,盐要少放些。”离开隆某芳家之前,吴晓燕不放心,再次反复叮嘱隆奶奶关于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互联网+医疗”落户乡镇卫生院
“1001、1002、1003……”在耀州关庄中心卫生院会议室大屏上,讲师正对着人体模型胸口有规律地按压,一场心肺复苏远程培训成功在东台富安卫生院与耀州关庄卫生院之间开展。
两家乡镇医院能够“结缘”,得益于它们的“搭桥人”蒋新荣。今年6月,他被派到关庄卫生院参加支援工作,蒋新荣是富安卫生院内科医生,对IT技术颇感兴趣的他,同时担负起院内信息技术工作,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技术大牛”。
“以前我们从来没尝试过远程培训,蒋大夫来了之后我学到好多新技能。”关庄卫生院全科医生安博说。来到关庄后,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以外,蒋新荣主动参与到关庄卫生院信息化工作建设中,远程会议、远程医疗培训、远程会诊……“互联网+医疗”在关庄卫生院“落地生根”。
“患者现在什么症状?”
“胸闷、呼吸困难、恶心……”
“现在在进行什么治疗?”
……
“我现在给你一个治疗的建议……”
通过一根网线、一个镜头,东台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医生的图像及声音清晰地出现在关庄卫生院的大屏上。卫生院的医生正在与东台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一起为患者邱大娘会诊。
家住关庄镇的邱大娘有20年“克山病”史,近几日因为胸闷、恶心、气短发作频繁,夜间不能平卧,到关庄卫生院就诊。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有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明显。由于患者已近70岁,行动也不方便,关庄卫生院心内科医生一筹莫展之际,蒋新荣想到可以通过远程平台向东台市人民医院的专家申请远程会诊,以便进一步确定患者病情。
“利尿剂可加强,注意限制进水量,包括口服和静脉,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另外,血压不低可加用硝酸脂类、ACEI或ARB。”东台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一边分析患者的病情,一边提供诊疗方案。
听到专家的建议后,主治医生立刻改变了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邱大娘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组建科室,填补技术空白
“曹医生,你帮我看一下这个药怎么吃呀?”“曹医生,取环疼不疼呀?”“曹医生,我最近肚子不疼了妇科炎症好多了。”……患者口中的曹医生是三仓人民医院的妇科医生曹春红。今年6月,她被派到耀州区石柱中心卫生院对口帮扶三个月。
初到石柱,曹春红便走村入户,细心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并利用村医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认真了解当地群众基本情况。另外,在曹春红到来之前,石柱中心卫生院在妇科诊疗方面几乎一片空白,患者需要到区里的医院进行治疗,极为不便。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曹春红决定在石柱卫生院建立妇科门诊,方便村民就医的同时科普妇科知识。
妇科门诊刚开时,鲜有病人前来问诊,后经医院的大力宣传以及病人口口相传,她迅速成为院里的“大忙人”,甚至周边的村民也会专程赶到石柱卫生院妇科问诊,目前,每月妇科接诊200余人。从“无人问津”到“人满为患”,石柱卫生院妇科的蜕变,正是这两个月来曹春红帮扶工作的真实写照。
“太感谢曹医生了!原以为我这个情况要去市里的大医院才能看,没想到在这里就治好了!”近日,家住石柱镇的杜女士和闺蜜王女士手持锦旗激动地送到曹春红手中。杜女士在上级医院人工流产手术后,环未能取出导致腹痛,临时在石柱卫生院补液抗炎,再择日到三甲医院进行宫腔镜下取环。抗炎治疗后,杜女士腹痛并没有得到缓解,夜里反而疼得睡不着觉。“B超显示环嵌顿在子宫下段,我建议立即取环。”交谈中,杜女士了解到曹春红是东台到耀州对口帮扶的妇科专家,当即便同意取环,曹春红顺利将环取出后杜女士的腹痛得以解除。半个月后,杜女士又带着闺蜜王女士前来问诊,原来,王女士的病况和杜女士一样,但环已移位,一侧环翼部分嵌入肌层,经过细心查找,最终将环顺利取出。
真情飞过高山和大海,一幕幕感动在上演,一个个故事在传颂。一批又一批远赴耀州参加医疗支援的医务工作者怀着对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无限热爱、对老区贫困患者的满腔热血,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用技术书写医者仁心,用责任践行帮扶承诺,不断为东耀健康扶贫补齐短板,用实际行动为“支医”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