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全国模范调解员 群众贴心“老娘舅”
2020-10-29 09:01:00  来源:东台日报  

“从接手矛盾纠纷,到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只用了1个多小时。”近日,东台镇某村村民陈女士新购的煤气灶突发燃爆,导致家人被烫伤,由此与商家发生矛盾僵持不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徐凤俊得知情况,立即赶到现场调解,成功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陈女士说:“有纠纷,找老徐,准没错,因为他是我们的贴心‘老娘舅’。”

现年52岁的徐凤俊2013年开始负责信访接待工作,2018年又开始负责人民调解工作。“做人民调解员,就是把有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全都当成大事来处理。”这句话成了徐凤俊的工作准则。说起工作日常,徐凤俊用“一地鸡毛”来形容。调解矛盾纠纷、走街串巷普法、对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管理、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这些在别人眼里的“琐碎事”,是他最记挂的“用心事”。

做调解工作,徐凤俊算是“半路出家”。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一有时间,他就专注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根本无法驾驭调解工作,甚至会适得其反。”掌握过硬的理论基础不仅是调解工作的前提,也是对群众负责的工作态度。《人民调解法》《民法总则》《合同法》……与人民调解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徐凤俊常常在手翻阅的。一本普通的工作手册中,徐凤俊写下不少工作案例,并把相关法律法规抄在下面,“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入脑也入心。”

信访接待和调解工作是一项“技术活”。除了需要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巧妙的沟通能力外,还要时常思考总结,真正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徐凤俊有一套自己的调解方法,“五老人员劝解法”“欲擒故纵调解法”“借力打力调解法”……这些都是徐凤俊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日积月累不断总结出来的“法宝”。

2018年“三夏”大忙时,东台镇某村村民张某因与叔叔家界址问题引发矛盾,其婶婶因此阻止张某家麦田收割。当时,矛盾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徐凤俊到场安抚双方情绪,理性劝说:“农时误不得。先收麦,其余事情再商量。”麦子收了,但界址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徐凤俊反复调解,张某及家人依然不听劝说,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徐凤俊便转而找到村干部,请其出面劝解,后又与张某工作单位取得联系,一起帮助开展工作,终于让张某主动向叔婶道歉,并改正了错误行为,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张某的案子用的就是‘借力打力调解法’。”徐凤俊介绍,动员村里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联合劝解,开设村中道德法庭的是“五老人员劝解法”;先“冷处理”降低当事人期望值,促使其进入冷静期而便于调解工作开展的叫“欲擒故纵调解法”……多年来,徐凤俊倾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年接待群众1000多人次,主持和组织调解的访调对接案例达200多例,调解成功率达98%,被当地群众誉为“金牌调解员”,深受群众信赖。日前,更是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创新调解方法,不仅有利于调解工作顺利开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徐凤俊表示,将继续用一颗真心,奔走在人民调解事业一线,努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