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他要求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捧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领悟习总书记谆谆教诲,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以殚精竭虑服务溱东发展为己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高质量建强区域经济重镇、生态宜居小镇、水乡文化名镇,尽心、尽力、尽责。
一、产业创特,全力打造区域经济重镇。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并把“产业兴旺”放在了“20字”总要求的首位。溱东作为东台老牌的工业重镇,经济总量扩张的速度已经明显滞后,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通过“涅槃重生”实现更高能级发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做大经济规模,创树经济特色,进一步提升溱东的区位影响力。工业上,实施“三个转型”,实现百亿销售目标。一是金属配件产品项目向金属组件、成套设备项目转型;二是以不锈钢为主导的金属材料项目向特种合金材料项目转型;三是“前店后厂”生产销售模式向“智能生产+电子商务”模式转型。开展“全员全域全年”招商,盘活闲置资产,促进招引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和现有企业技改升级。农业上,放大农副产品优势,打造水产、水禽、水蔬“三水”特色品牌,推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对标省级农业园区,打造“荷风菱韵”“芦歌笋语”两个特色农业园区。服务业上,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重点提升特色餐饮业、连锁品牌酒店等业态的档次。积极推进皇娘湖综合开发,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二、实干创优,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小镇。“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溱东镇民营经济起步早,“生态欠债”多,要像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蝶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绿色生态上,重点要抓整治,重治理。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河湖“两违三乱”整治力度,尽快建成镇级工业污水厂。二是美丽宜居上,重点要补短板,做特色。从文化挖掘、民居风貌、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13个村个性化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促进乡村振兴。按照“十个一”集镇建设新要求,不断提升集镇的档次和品位。三是文明和谐上,重点要抓创建、强基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民俗、文化娱乐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打造党建引领、活力迸发、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溱东样板”。
三、绿色创业,全力打造水乡文化名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溱东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我们有责任在传承中弘扬。重点打好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创业文化三张牌,讲好新时代的溱东故事。一是历史文化上,保护推广。良渚文化开庄遗址将东台人类活动历史推演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去年对开庄遗址开展了第二次挖掘,出土麋鹿角以及大量陶器、玉器和石器。计划与省级相关单位对接,争取筹建溱东开庄遗址文物展示馆。二是乡土文化上,整合体验。溱东文化底蕴深厚,溱湖刻纸、打连厢、舞龙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船节最早也起源于溱东青蒲。至今,溱东还流传着“青蒲角上出皇娘”的美丽传说,保留着鸬鹚捕鱼等传统生产方式。围绕开庄遗址、青蒲皇娘、芦荡会船、水韵连厢、瑶台古曲、溱湖刻纸、青砖瓦当、罗村丫须、青蒲簖蟹、高桥老鹅“十大传统文化记忆”深度开发,使文化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三是创业文化上,党建领航。创业文化是溱东发展的最强底色。开展“红色堡垒、红色星火、红绿相映、红色传承”等系列党建活动,让“溱进号”党建品牌成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