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随着数十万只野鸭陆续飞临,世界自然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湿地越冬候鸟大家庭显得“人气”更旺。
或三五成群嬉戏,或自由自在觅食,或即兴来个潜泳……日前,记者赶到条子泥湿地公园四号驿站拍摄迁徙野鸭的精彩表演,巧遇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研究中心贾亦飞博士一行。看到眼前蔚为壮观的场景,进行月度水鸟调查观测的队员一个个兴奋不已。贾亦飞博士告诉记者,仅在四号驿站这个湖里面就能记录到各类游禽4万多只,“我国东部常见的野鸭基本上都来了,像绿头鸭、斑嘴鸭、针尾鸭、红头潜鸭等等”。
得益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东台沿海鸟类种群和数量与日俱增。据观测,每年在条子泥一带逗留停歇、繁衍生息的鸟类有200多种,最高峰时超百万只,最大的单个群体有4到5万只,以勺嘴鹬、火烈鸟、小青脚鹬、反嘴鹬、黑嘴鸥、凤头潜鸭等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濒危禽类频频惊艳亮相,吸引了世人目光。
据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此次调查观测分析,这么多珍稀鸟类对条子泥湿地情有独钟,是因为条子泥是整个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域非常重要的一块湿地,有非常开阔的水面,沉水植物和饵料异常丰富。
“这里世界知名是因为鸻鹬类,实际上对于其它的一些水鸟,包括鸭子、天鹅、鹈鹕这些游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贾博士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