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县运管处采取公开曝光一批、打击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方法,精准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有效净化了我县交通运输环境。
坚持高站位担当作为,攻坚战态势迅速形成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运管处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组建了综合组、稽查一组、稽查二组和宣传报道组,整合执法力量,为专项行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敢于揭短亮丑。直击问题要害,将前期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履职尽责不到位问题摆到台子上、晒在太阳下,让存在问题的人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进而明确责任担当,避免推诿扯皮,形成工作合力,倾情投入到非法营运整治行动中。注重协调配合。在专项行动中,县运管处积极主动联合民政、教育、卫健委、交警、治安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拧成一股绳,稳步做好举报、沟通、执法、整治等各个环节的衔接联动,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坚持高频度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普及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公告,在阜宁日报开设“黑车整治在行动”专栏,每周刊登整治动态、案例通报、查处结果公告等专项行动查处情况,并在阜宁发布、掌上阜宁同步推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珍爱生命,远离危险,自觉抵制黑车、举报黑车、不坐黑车。充分发挥流动宣传的覆盖作用。利用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等客运车辆的车体广告和林海饭店对面射阳河畔、白天鹅公园内的大型公益LED显示屏,宣传非法营运的影响及后果。租用社会广告宣传车,全天候在重点场所进行巡回宣传。聘请12名大学生担任“百日行动”宣传志愿者,在阜宁县铁军广场开展打击非法营运“宣传日”活动,使宣传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投诉举报的热线作用。开通运政服务热线,设立社会监督投诉箱,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89795153,接受举报,解难答疑。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听取群众意见,解答群众疑惑,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让每个车主、每位乘客、每名驾驶员都明确打击非法营运车辆的重大意义、目的和要求,认清非法营运的危害,积极参与和配合执法部门展开打击行动。
坚持高质量推进整治,难点问题有效解决
针对“黑班线”:在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中,县运管处联合交警抽调稽查精锐近30人成立了两个跨部门的稽查小组,克服“黑车”隐蔽性大和取证困难的问题,在益林、羊寨、沟墩等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时段,采用驻点守候、流动布控、调取“天眼”监控等方式,组织晨查、午间查、夜查对非法营运车辆进行精准打击。2019年已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96辆,其中“黑殡葬车”4辆,“黑救护车”1辆,“黑校车”1辆。群众举报率、乘客投诉率同比大幅下降,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针对“黑救护车”:在南北县院之间投入2辆城市公交车,每20分钟发班对开,专门负责南北县院之间的患者转运,压缩“黑救护车”的生存空间。为解决我县救护车辆不足的问题,协调城投公司为县院购置救护车辆提供资金保障。针对“黑殡葬车”:协调民政部门加强对殡葬车的日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牵头成立合法专业的殡仪服务公司。县运管处在殡葬行业宣传合法班线车辆信息,将已经到期的县内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延长到年底,协调相关客运企业以优惠的价格、分区域提供殡仪运输服务。针对“黑校车”:协调教育部门加大对乘坐“黑校车”危害的宣传力度、向家长发放不乘坐“黑车”倡议书。县运管处与教育部门建立“黑校车”线索移交机制,第一时间调查取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学生生命安全。
坚持高水平巩固提升,长效机制日趋完善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对照“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4标台的小康指标,编制新增公交车计划,新购了50辆纯电动公交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推行定制客运服务。批准阜宁至盐城班线新增投入“盐汽快车”2辆。鼓励客运企业采取“互联网+道路客运”的模式,让旅客享受到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客运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十佳出租车司机、十佳公交车司机”活动,大力宣传行业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典型事迹,促进道路客运行业形象整体提升,挤压非法营运的生存空间。
下一步,县运管处将认真研究行业中出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情况,创新思维模式,加强行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将打击非法营运工作引向深入,促进我县道路客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