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阜宁 > 正文
农房改善绘就阜宁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0-02-04 14:58:00  

  伴随着冬日暖阳,行走在阜宁乡镇的道路上,一排排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小楼坐落在绿色田野间,浓厚的现代田园风让人心生赞叹。彰显地域特色的农房、平整干净的道路、完善的水电路网配套,更有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良好社会保障,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这样一幅安居乐业、留住乡愁记忆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阜宁乡村徐徐展开。对集中居住点进行高品位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套,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生活向往正在不断成为现实,我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

  2019年,我县农房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激励广大农民进城入镇,退宅还耕1万户。改造村庄200个、改善农民住房条件2万户,提高聚居水平,打造新型社区。列市示范项目的“一镇十村”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新建的25个点已有14个竣工交付。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3个,创建省康居村庄3个。按照乡村振兴和“四化”同步要求,创建30个产业特、村民富、文化兴、环境美、组织强、治理好的美丽宜居乡村。30个创建美丽宜居乡村的村已建设46个集中居住点,四类困难户全部住上安全房。

  因村施策,科学规划引领

  解决农民群众居住安全问题,必须要做到谋划在先,坚持规划引领。为此我县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县22.5万户农房逐一评估登记,建立农村危旧房一户一档。进村入户调研摸底,摸清农民意愿,准确掌握进城、入镇、留乡的人口规模和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实施方案。组织专班深入全县2053个自然村,开展县域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阜宁县镇村布局规划》,成为全市首家通过专家评审的县级单位,规划确定发展村庄412个,搬迁撤并类村庄226个,城郊融合类村庄2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都由县统一委托高资质的设计单位高标准设计,普遍采用现浇面屋顶、砼框架结构或砌体结构。风貌塑造上,形成相对统一的“两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新中式阜宁民居风格。建设规模上,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选址、户型、房屋面积、建筑风貌都由群众说了算。附属配套上,不搞大路大广场,不搞地面全面硬质化,不搞城市小区式绿化,合理确定公建配套水平,相关基础设施一次性到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要求,让农民群众看得到样板、感受到实惠。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把房子建好、公共设施配套好是基本要求。在建设模式上,选择交通便利、供水供电供网较好,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推广统建、代建、联建、自建等多种集中居住方式,坚决禁止“大拆大建”。在政策上优先进城入镇,鼓励集中新建,允许原址重建。推出系列“菜单”供农民“点菜”。新建的186个重点集中居住区制定了系列菜单,提供了县城、城镇、乡村三个去向,高层、多层、低层和平房四种房源,5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的多种套型供农民选择,充分保障农民的选择权;规定新建立的集中居住区必须做到“四通八有”,做到“通水、通路、通电、通网”,“有绿化、有亮化、有污水处理设施、有垃圾转运系统、有公共厕所、有卫生服务站、有文体活动场所、有公交”。规模较大的集中区,配置村民服务、养老和幼教“三个中心”,所有的配套服务设施经费完全由县财政来承担。

  建管并行,打造宜居社区

  住房是百年大计,工程质量大如天。在统一规划建设的模式上,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基本由农户委托镇区组织代建。施工企业必须符合资质要求,不得有任何不良记录。县行政审批局、各镇区通力合作,对工程招投标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在统一质量监管上,工程监理单位由县统一委托,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都邀请3名以上懂行的村民代表在现场监督施工,住建、质监、安监等部门对安全质量实行全程管控,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监控工程进度、拨付工程资金。

  要真正实现安民乐居,建好更要管好。县建立新型农村社区长效管护机制,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向全县公布“12个严禁”,设立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问题,一经查实奖励举报群众500-1000元。出台小区物业管理办法,采取“财政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群众缴一点”的办法保证小区正常运转,并试点小区物业管理自治新模式。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县推广益林镇蟠龙绿化模式,以高杆乔木和本地树种为主,树下和农户家前屋后预留菜地。这种新模式,政府少花钱、群众得实惠,节省绿化成本70%,管护零费用,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如今,我县已有11个镇区55个新型农村社区实现菜地预留。

  “电池属有害垃圾,那玻璃属什么垃圾?”“玻璃是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玻璃瓶、白炽灯泡、碎玻璃和其他玻璃制品。”2019年12月29日上午10点,家住益林镇蟠龙桃园新村59幢2号的张迎成老爹,将上午自家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送到小区的定点垃圾车上,他一边分类倾倒垃圾,一边向工作人员“请教”。完了,他还一边自言自语:“垃圾分类,还真有大学问呢。”为给群众一个优越、美丽、宜居的居住环境,该镇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积极探索新建小区集中管理新模式,及时成立小区物业公司,常态化对小区卫生、秩序、安全进行管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探索垃圾分类试点收集积分管理办法,群众凭积分可以到小区便民服务中心兑换生活日用品或抵算物业费,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管理,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收集积极性。同时,及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全面小康,产业助力民富

  让老百姓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不单单是房子问题,更涉及农民身份的改变和农村社会的变迁,不能一搬了之,还需推进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配套的农业发展区、工业集中区、商贸服务区等各大功能区建设,强化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和政策扶持,优化公共服务。我县坚持宜居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围绕“住得好、能致富”,积极拓展高效种养,实施农旅融合,组织草帘编织,兴办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等举措,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圆梦新家,更要过上好日子。村里的软硬件变好了,产业也来了。我县多举措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将农房改善工作与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结合起来,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土地流转收入每亩增加到300-500元。吴滩街道立新村与江苏明天种业集团合作,成立江苏明天立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兴建粮食烘干、植保机械、仓储项目,流转土地1600亩,由江苏明天种业集团提供种子、肥料、农药、技术、销售,打造稻麦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允许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创办全民创业园,既可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又可增加集体收入,对新建的农民新型农村社区周边高效设施农业的奖补比面上提高30%,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允许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创办全民创业园,既可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又可增加集体收入,截至目前,已兴办设施农业点46个8230亩,新增就业岗位2600个;开办无环境和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42个,吸纳就业2800人。东沟镇沿河村在新型农村社区西侧新建六幢工业厂房,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在社区对面发展稻虾养殖250亩,解决附近群众就业近80人,平均增加群众收入近500元。

  环境美、乡愁浓、富路宽。生产生活好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起来,乡风文明也跟着红火了起来。在新涂村的文化礼堂,一个大舞台、十几张方桌子,墙上挂着的是道德讲堂、好人榜、文明家庭等宣传栏。在这里,农民每个月都能看上好几部电影,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让农民享有与时代同步的宜居生活

  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全省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我县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农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显著提升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真正让农民享有与时代同步的宜居生活。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要举措、对广大农民期待的热切回应、农村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积极抢抓当前重要机遇期和窗口期,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牢抓实抓好,实实在在为民造福,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暖心工程。因村制宜,大胆创新产业发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让集中居住的农民“住得好”“能致富”。

责编:盐城阜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