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随着出诊警报响起,薛连贵冲出了值班室的大门跑向救护车的驾驶室。从1月23日至今,他已经独自坚守在县人民医院负压救护车驾驶岗位上一个月了。这位拥有十多年军龄、三十多年党龄的普通党员,留给我们最美的背影,勇敢的逆行而上。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冲在最前面,已经连续工作一个月,从接诊入院到出院再到转诊转运相关病人、密切接触者等200余人次。
参军十多年数次受嘉奖
薛连贵年少时就有一个梦想,他非常崇拜军人,想着以后也要去部队参军,毕业后瞒着父母去征兵体检,终于如愿以偿的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军人,在位于武汉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服役。
在新兵连的训练中薛连贵就受到嘉奖。入伍第一年,在他和全班战友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集体三等功及个人嘉奖。1991年,他还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后来薛连贵工作调动前往上海,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休干一所。当时组织上找他谈话,需要他超期服役,他二话没说就服从组织安排被选为志愿兵并被任命为小车班班长。在此期间,他对小车班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及模式化工作要求,将后进班变成了先进班受到了一致好评,在同年就获得了集体三等功。薛连贵在十多年的服役期间受到各级嘉奖十余次。
转业回乡不忘初心服务社会
为响应国家对部队进行精简的政策,(下转二版)(上接一版)1998年4月薛连贵自愿转业回到了家乡。转业后一年不到他就下岗了,那时他自力更生四处打临工,还干过长途客车驾驶员。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薛连贵不忘初心。在2015年高考后将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儿子又送到了部队,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薛连贵的儿子在部队期间表现优秀,获得了优秀义务兵的嘉奖,并在退伍后复学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现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
薛连贵于2012年7月入职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担任救护车驾驶员,参加过各种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掌握了许多急救知识和技能。日常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运用掌握的技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急救任务,参加了盐城市第二届和第三届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取得了个人项目的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和队友合作取得了集体二等奖和集体三等奖各一次,并在2016年获得阜宁县人民医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阜宁“623”风灾和响水“321”化工大爆炸的急救任务中,薛连贵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深入到风灾和爆炸中心区了解情况并及时反应及时救援。特别是在化工大爆炸现场,当时黄烟滚滚,他不断提醒大家做好防护并注意行走在上风口,做好现场评估。在连续几天几夜的抢险救急工作中,他累了就趴在方向盘上休息,饿了就吃面包,渴了就喝矿泉水,怀着沉重的心情完成了急救任务。
逆行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
疫情就是战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人民医院急救120按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需要,专门安排一辆负压救护车,负责接诊转运全县区域范围内发热病人、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密切接触人员。所谓负压,就是通过负压排风净化装置,使车内气压低于车外,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借助新风系统可以让新鲜空气进来,同时借助过滤设备对车内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医护人员与病人交叉感染。负压救护车能有效降低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保障医护人员和被转移病患的安全。
1月22日、23日,急救120连续召开科室动员会议,考虑到任务繁重,科室初步安排几位驾驶员按隔离要求轮流执行转运任务。会上,大家都踊跃报名要求参加。会议结束后,薛连贵与科室主任又讨论了一下,认为多人轮班风险更大,这种新型病毒传染性极强,危险性极高,更容易多人感染。他说:“我是一个有着30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有十多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就让我一个人上一线吧,我会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你们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1月23日中午回到家后,薛连贵和爱人和儿子说:“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十分严峻,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多功夫来抗击病毒,我们家有两个退役军人,更是全家都从事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工作,我已经决定到抗疫一线去,可能要有一段时间不回来了,我是党员,是转业军人,更是社会的一员,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就要冲锋在前。”薛连贵的爱人和儿子都十分支持他,儿子说可惜他还在临床实习,没有毕业,不然也要到抗疫的一线去。
1月23日下午,薛连贵接到通知去陈集接一名武汉回阜人员,刚开始一些人不愿意被隔离,不愿意上救护车,薛连贵和医护人员讲了很多道理,做了很多工作,“如果不隔离,如果感染了病毒首先会传染家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晓之以理,最后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做好武汉回阜人员的思想工作。
疫情发生后,薛连贵一直冲在最前面,连续工作近一个月,从接诊入院到出院再到转诊转运相关病人、密切接触者200余人次。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传染性强,薛连贵每次出车都要严格按照医院培训的工作流程规范操作,一丝一毫都不能失误。每次转运病人结束后,无论是深夜几点,他都及时严格地按照规程对负压救护车辆进行清洗、消毒,为执行下一次任务时刻准备着,经常一干就干到夜里两三点钟。
薛连贵每次接触病人或密切接触者都按照要求穿好防护服,太阳一晒,浑身都是汗,走出去风一吹又发冷。面罩和N95口罩将头和耳朵勒的很疼,特别是不能喝水,不能吃饱,不能上厕所,一旦脱下,防护服就作废了。现在防护用品十分紧张,为了尽量不浪费资源,所以只能忍着。初春,下过雨的夜格外清冷,由于隔离衣内穿不了保暖的厚棉衣,薛师傅因受凉导致多年未发的颈椎病突然发作,痛的厉害时他吃些止痛药继续坚持。科室领导多次提出让他换下来休息,他却说:“我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兵,我的身体我知道,我能顶得住,就让我继续完成任务吧。”说完又踏上了接送病人的征程。笑对艰难困苦,方显军人本色。
戴着口罩、护目镜,身穿隔离衣,脚蹬长筒胶鞋,全神贯注地在夜色中驾驶车辆,车顶的蓝色警示灯划破了宁静的夜空……直到今天,薛连贵依然开着那辆白色的负压救护车多次穿梭阜宁街头,架起病患与医院之间的安全桥、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