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镇小平蛋糕园的老板张从平,如今在镇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名人”。除了蛋糕店老板这个身份,让他声名在外的是另一个身份——县“百姓名嘴”、古河镇淮剧票友俱乐部负责人。从小就痴迷淮剧的张从平,在组织成立票友俱乐部之后,不仅将经典唱段传播出去,还与俱乐部的其他成员一道编剧创作,将关乎百姓的各类政策以戏曲、快板等形式进行演出,把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传唱进群众心中。
自筹资金办戏团
今年49岁的张从平是个资深的淮剧票友,他从小就喜爱听淮剧,并自学唱腔,“以前在店里照看生意,没事的时候就忍不住会唱几句戏,像《买油条》、《花轿临门》、《看罢榜文》这些淮剧名段我都熟得很,我唱的《买油条》戏曲,朋友还帮我拍下来发到了网上。”说起与淮剧的过往,张从平拉开了话匣子:“2016年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聚会的时候,应景唱了几句,朋友听了不过瘾,就建议我成立一个戏团,闲暇时候搞几场演出,肯定有很多人来看。”
朋友的建议打动了张从平,于是他找了两个志趣相投的戏迷朋友,草创了古河镇淮剧票友俱乐部。俱乐部光有名头远远不够,为了让“草台班子”运行起来,张从平自掏腰包陆续购买齐了音箱、功放、锣鼓、服装等一系列道具,并在镇里又吸收了几个淮剧票友,淮剧票友俱乐部才有了样子。2016年10月14日,戏团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演出,张从平对于当天的情景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当时就在一条小路上搭了个简单的台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很简陋,但当演出开始后,周围不少人都被吸引了过来,我越唱越有劲,第一次演出也圆满成功。”
自编自演讲政策
2017年3月,张从平收到了县民政局颁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草台班子”变身为正规团体,他的干劲也更足了。“当初办这个票友俱乐部,一是想自己过把戏瘾,二是考虑丰富一下家乡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张从平坦言,淮剧票友俱乐部当初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在几次演出成功后,又有好几位淮剧爱好者找上他,希望加入戏团。对于这些票友,张从平来者不拒,如今票友俱乐部已经有了12位成员,不仅有专门的乐手,还有了专门的创作人员。
有了强大的班底,张从平就把目光瞄向了传统淮剧之外,“我们每次演出都有很多观众,我就在想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顺便把党和政府的一些方针政策编成快板或者戏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进行宣传,让我们戏团发挥更大的作用。”张从平把这个想法与俱乐部的创作人员一说,大家都赞成不已。于是戏团小试牛刀,根据精准脱贫政策创作了天津快板《精准脱贫建小康》,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张从平看到效果不错,便与戏团众人大胆创作,结合实事,先后推出了《十九大精神放光芒》、《一号文件指方向》等多个颇具影响力的节目。
当好理论“宣讲员”
随着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淮剧票友俱乐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仅在古河镇上有了固定的演出时间和地点,还被周边乡镇邀请前去进行演出,张从平本人更是被盐城市淮剧协会邀请外出演唱戏曲。2019年,张从平被评为县“百姓名嘴”,成为县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团的一名成员。
“成为理论宣讲员,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仅要把政策‘大戏’唱好,更要把政策精神吃透,让老百姓更容易掌握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张从平感慨地表示,“百姓名嘴”是荣誉更是鞭策,为了做好宣传,他深入学习、苦心钻研,和戏团一起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作,努力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年初疫情期间,我们迅速响应号召,创作了《众志成城抗疫情》、《跟着党走战瘟疫》、《送瘟神有六招》等快板和小淮剧,向群众宣传抗疫知识,坚定他们的抗疫决心。”张从平坚定地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文艺方面特长,争取把戏台搭到田间、庭院和车间,让更多的群众听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