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长嫂如母。对于罗桥镇洪桥村1组的徐阿彩来说,自19岁起患精神分裂症的他,虽然被命运无情地夺去了正常人生活的权利,但嫂子张龙华34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让他心中的感激与庆幸深深掩盖了对老天不公的埋怨。34年,张龙华自成为徐家人的第一天起,就从未放弃过对徐阿彩的照顾,更以长嫂、儿媳的担当支撑起了这个十口之家,勇挑重担、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在这位好嫂子身上尽显无疑。
“嫁到这个家,肩上就多了这一份责任”
1983年春天,从小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张龙华,19岁那年从邻镇嫁入了这个家庭,她的丈夫徐阿荣大她整整9岁。公婆身体不好,丈夫是徐家长子,姐妹四个,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后来相继出嫁,小叔子在校念书。一家7口人的生计全靠丈夫承担。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养家,新婚的她来不及细细体味那份喜悦和甜蜜,迅速地适应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煮一大家子的饭,伺候公婆、照顾弟妹、和丈夫下地干活……面对重重困难,面对娘家人的担忧,张龙华没有一句怨言,默默无闻的在这个家里扎下了根。操心着两个姐妹一个一个成了家。1986年8月,19岁的小叔子徐阿彩职业高中毕业后到苏州一家蚕种场打工,张龙华本以为家庭的日子从此要好过一点,可怎么也没想到,没到一年功夫,小叔子精神开始失常,厂里呆不下去了,回到家里提出要复习考大学。婚后三年的张龙华,从娘家为他借来的复读学费竟成了小叔子住进精神病院的治疗费。张龙华心里所祈求的好日子从此破灭了。1997年,婆婆因患喷门癌离开人世,2003年公公患食道癌病逝。两个子女都还在上学。家里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日子穷的叮当响。面对这衰败的家庭,张龙华还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承担起照顾瘫痪小叔子的重任,这个决定对当时年轻的张龙华来说有太多的不容易,为此,她付出了一生宝贵时光。
公婆去世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叔子的起居,张龙华夫妇又将小叔子搬到自己的屋中,共同生活。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丈夫徐阿荣不幸患了肺癌,丈夫临终前,张龙华向丈夫做出了只要自己有一口气,不会抛下小叔子不管的人生承诺。
“延续他的生命,我才对得起做人的良心”
“阿彩,起来吃饭啦!”每到饭点,村里人都会听到张龙华喊小叔起床吃饭的声音,这一喊就是三十多年。
徐阿彩的精神病不同于一般人每个月只发作几次,而他是几乎不知道冷和热,每天卧床不起,相当于植物人。平时,张龙华都在床前伺候。虽然徐阿彩的智力很低,但也是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张龙华刚开始也觉得不方便,但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他,就克服了所有心理障碍,她说:“虽然他是小叔子,但是我一直都把他当小孩来看待和照顾。”
张龙华每天为小叔子洗衣浆裳,烧茶端饭,请医问药。有时大小便在床上,她只好一个人为他换洗。小叔子不吃肥肉,张龙华每周都要买些瘦肉给他吃,有时做成肉圆子。小叔子晚上常年不吃粥饭,张龙华买来饼干、面包、鸡蛋糕,轮换着给他吃。提起这事,前后邻居总是夸个没完。邻居说,徐阿彩要不是嫂子张龙华服侍,命可能早就没有了。一天、两天服侍不难,30多年都这样,不简单。徐阿彩指甲一长,张龙华就想办法哄他不动为他剪掉。头发长长了,张龙华按时把理发师傅请进门为他理发。徐阿彩上厕所,习惯性下床就尿,他找来瓦工师傅为他设计专门的便池。为了家里没有异味,张龙华采摘了许多艾草,晒干后放置小叔子的房间。
在照顾小叔子期间,也有让张龙华感觉到最幸福的事。这么多年,小叔子仅感冒过两次。尤其在喂药时,小叔子已经和自己形成了默契,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小叔子似乎能够意会,而且渐渐地也不朝她发火。张龙华说,只要他活着一天,她就会好好照顾他一天。苦点累点不算什么,看到小叔子能活下去,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有了子女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照顾小叔子到老的决心”
2018年3月,村干部报请民政部门,打算把徐阿彩送到县康复中心生活。张龙华得知这一情况后,谢绝了镇村干部的好意,她说:“他一个失去意识的人,再好的生活条件对他也没有意义,不给政府增加麻烦,还是在家由我服侍他吧。”就是这样朴素的话语,打动了村民,感染了家人。
张龙华悉心照料小叔子的事,村干部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头。2018年底,洪桥村为徐阿彩建起了单独的托底安置房,改善了张龙华服侍小叔子的生活环境。受母亲影响,张龙华的一双儿女也都出落得乖巧善良,从没对叔叔另眼相看,对母亲的做法也都极力支持。如今,儿女也都各自成家,在母亲的影响下,每逢节假日便会提上东西回家看望叔叔。张龙华的儿子结婚10年,孙子一直在儿媳的娘家带着,而她自己一天也没带过孙子。儿媳妇陈娟这么多年没有半句怨言。
在张龙华的带动下,一家人都加入到关心叔叔的队伍中来,不仅是张龙华的子女对叔叔照顾有加,就连小孙也懂得,有啥好吃的,要给病床上的二爹送上一份。张龙华的女儿心疼地说:“我妈都快60岁了,这么多年连苏州市里都没去玩过一次,回趟娘家连饭都吃不上就想着回来,就是怕叔叔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啊。”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做表率,希望他们能做善良、有责任心的人。”这是张龙华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张龙华的儿子徐超一直说:“母亲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今后我会接过她的担子,保证尽力照顾好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