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项目支撑。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践行“两海两绿”路径,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1-7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增长2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40元,增长2.7%。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我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更是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1—7月份,我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个,其中20亿元以上1个、10亿元以上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10亿元以上2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9个,其中10亿元以上1个。
中材6兆瓦及以上风电叶片项目计划总投资11.5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该项目是风电叶片行业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生产基地。日前,记者走进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各条生产线上有序忙碌着,各种机械也都在来回穿梭。据了解,整个项目从5月中旬开始模具进厂、到设备安装到第一根叶片下线,仅用了不到40天时间。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中材叶片生产的叶片也由传统的陆上风电向海上风电转变,长度也增至现在的90米,不断刷新着国内风电叶片记录,中材速度、中材质量也在逐步体现,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县风电装备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主攻亿元项目,重在抓好招商。项目说不来、等不来,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成果,我县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一把手招商”,进一步吹响“亿元项目主攻年”集结号,从思想上聚焦、资源上聚集、力量上聚合,确保全年开、竣工亿元项目各30个。
主攻亿元项目,重在精准定位。我县聚焦主导产业,围绕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自给率方向,保持产业链招商的耐心定力和战略远见,心无旁骛发展新能源、金属加工智能制造、环保滤料“两主一特”产业,全力招引上下游配套项目和产业链关联项目。我县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风电装备、光伏两大板块,1-7月份,风电装备产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1.7%。
主攻亿元项目,重在建强载体。我县全面提升开发区、高新区、东益工业园“两区一园”能级,坚持高标准规划、布局、配套、服务,提升园区承载力,满足重大项目落户需求。开发区大力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中小企业园、领望科技创业园、智能暖通产业园建设,推动园区合作共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园区能级;高新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转型步伐,加强与安徽路网、大连金仕达合作,推动特色专业园区建设;东益工业园创新管理机制、运作模式,推进园区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低效企业转型升级。阜宁港增强衔接互动,集聚一批物流企业,全力支持盐城港控股集团统一规划实施,加快泊位、库场、物流企业、水陆通道等建设,拓宽河海联运空间,打造千万吨级内河港,为重大项目落户创造条件。
一个个项目落户投产就能发展成一个个新的增长点。中材海上风电叶片项目投资11.5亿元,为在阜建设的第四个工厂,新上6MW及以上海上风电叶片生产线12条,年产叶片约500套,近日首支90米长叶片成功下线再次刷新全国记录。中材在阜叶片年产量达1300套,真正塑造“中国叶片看中材,中材叶片看阜宁”美誉;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为中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新上2.4GW大尺寸185mm多主栅半片组件自动化生产线3条,进一步提升阜宁光伏集聚度;阜士通新能源锂电池及锂电池组项目投资5.5亿元,新上全自动制片机、全自动卷绕机、全自动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543台套,建设18650、32650型锂电池及电池组生产线,不断拓展新能源产业链。
工业发展大跨越,扬帆起航正当时。一轮又一轮项目攻坚,推动着我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持续转换,经济效益平稳提升,实现了以增量大突破带动发展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