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墩镇雪泉村,提起共产党员陈德林,人人都竖起大拇指,他从入党那天起,40多年来初心不改,对党无限忠诚,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热心相助,对社会奉献不止。有人夸他是精明强干的致富能手,有人夸他是助人为乐的文明使者,还有人称他是新时代的优秀党员,可他自己却说:“我只是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觉得对照入党初心和誓言还有差距,今后还要加倍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一名合格党员。”
坚守初心使命,一心带民致富
陈德林出生于1954年7月,1974年光荣入伍,1977年加入党组织,1978年退伍回乡后,继续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积极支持和协助村组工作,后来被推选为村民小组长,他带领全组群众发展生产、抓精神文明、增加群众收入,每年几百元的工资报酬全部用于集体的公共事业,之后他又担任村民兵营长、副主任和水产养殖分支部书记等职务,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项目,他从油布加工修理开始起步,招收20多名剩余劳动力到村办小厂做工。当他看到部分男劳力外出打工,还有很多的农村妇女除了两季农忙之外无事做,又外出联系了手工针织品业务,将材料领回分发给各家各户,让100多名妇女在家里上班,有稳定的收入,带动了一部分人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他从1993年开始改行,承包100多亩低洼地搞水产养殖,由于他敢于吃苦、钻研技术、掌握行情,陈德林饲养的鱼、虾、蟹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出种植稻麦的3倍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先后有33户发展了水产养殖,都得到较高的收入。陈德林于2003年又大胆尝试,建起了水产品冷藏库,建起了50吨级冷库两座,搞反季节销售,成立了东方信盛水产品购销公司,水产品远销上海、苏州、常州等地。
退职不忘奉献,继续发挥作用
陈德林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从事水产养殖和个体经营,但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关注和支持村组工作,每月的党员活动日准时参加,从不缺席和迟到,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尽心尽责发挥作用。农村环境整治和河道保洁工作是当前农村重点工作,陈德林平时能积极做好宣传,劝说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在河坡乱耕乱种,还抽空帮助环卫保洁员捡垃圾、扫路面、清河道,担当义务保洁员。他说:“只有人人保护环境,个个自觉遵守,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漂亮,雪泉村的形象才能更加美丽。”
2019年9月,沟雪线道路延伸到建湖交界,涉及到部分农户的猪舍和土地,村组干部反复做工作无结果,陈德林得知后主动参与,当时正是收购虾子的旺季,他连续三天与有关群众交谈,通过耐心说服,终于做通了工作,使路基工程顺利施工。
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陈德林放弃自家的水产品销售生意,每天来到村部和村干部一起入户宣传防疫知识,排查外地回阜人员,主动到进村查验口执勤,还自费购买了口罩和消毒液送到居家留观人员家中,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帮贫助困
陈德林自己致富之后,不忘带领群众一起致富,他采取扶持资金、传授技术、提供信息、高价收购等形式,先后帮助村里陈为前、陈为东、陈建亮等30多户从事水产养殖。陈德林还将经济不宽裕的陈中波、赵亮等人以少量资金和劳动力入股的形式接收为公司股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陈德林还乐于助人,多次向本村的困难户、残疾人和老年人慷慨相助,几年来捐赠总额达10万元以上。从2010年开始,每年春节都拿出几千元慰问村里的五保户、困难户、残疾户。2014年在陈德林的倡导下,他自己首先拿出5000元,共筹集20000多元,为本组铺设了通往各家各户的砖头路。2015年本村困难户陈必才患癌症急需资金手术治疗,陈德林主动捐出5000元,当年陈必才的女儿考上大学无钱交学费,陈德林自己又带头拿出5000元,还向本村部分小老板发出倡议,共捐资30000多元,让她读完大学。本村刘寿珍肢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导致家庭贫困,陈德林多次出资帮她外出治疗未见好转,花1000多元为她买了一只轮椅,每年都给她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只要听说本村有人患重病,陈德林都要送上500元并看望安慰。
2019年7月1日村召开支部大会,开展“弘扬烈士精神,争当时代先锋”活动,陈德林建议为纪念薛权烈士,在进村入口处建一处红色雕塑碑,他带头赞助3810元,其他党员纷纷赞助,共收到赞助款15000元。建成了一座“红色雪泉”标志碑,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传统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