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阜宁 > 正文
江苏阜宁:让童年的底色更鲜亮 ——吴滩中心小学建设“耕文化”校园
2021-10-13 17:38:00  来源:阜宁日报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专家组来到阜宁,对吴滩中心小学“耕读文化”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查看了学校社团、农耕文化馆、耕读苑等建设情况,观看了专题短片,听取了“耕文化”建设汇报,对吴滩中心小学打造耕读物型文化、耕读课程开发、耕读社团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赞扬。多年来,吴滩中心小学因校制宜,打造“耕文化”,在金秋结出硕果。

吴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吴滩中心小学则是水乡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学校创办于1942年,至今已经走过了79年的春夏秋冬。2012年10月,吴滩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吴滩街道为民路南首,占地14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级,师生1100多人。

吴滩中心小学始终把“办人民满意学校”作为追求,为让学校具有自身鲜明文化主张和办学思想,因地制宜,确立以“耕”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她是一所农村小学,农村小学就得姓“农”,传承和发展耕读文化是责任和义务,也是增强校园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

“耕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理念。“放眼读书,立足做人”的校训旨在教育学生读好的书和把书读好,做好的人和把人做好,求知做人,互为补充。无论是耕爱于心,耕学于勤的办学理念,还是文化积淀而成的“三风”,(校风:精耕细作,求实开拓;教风:应时而教,静待花开;学风:守则勤耕,自然生趣。)无不体现了学校耕读为本,勤俭自强的核心思想。

近年来,吴滩中心小学大力挖掘“耕”的内涵,借助于“耕文化”的打造,培养学生尊重规律、精耕细作的严谨态度,养成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品质,形成吃苦耐劳、勤勉笃实的勤奋特质。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组织人员编写了校本课程《耕文化之农具篇》、《耕文化之作物篇》和《耕文化之诗文篇》系列读本,通过相应的课程的开设,充分挖掘“耕”文化潜在的文化底色,使学生了解农业知识,激发种植兴趣,感受耕作辛苦,在诵读和实践中陶冶情操,立德树人。

学校投资建设农耕展示馆,搭建“耕”文化载体。展示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应时篇,主要展示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根据春夏秋冬四个节气而栽培的植物;第二部分是农具篇,主要展示本地农村所使用的耕地、整地、运输、浇灌、储存、加工等农具。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农业起源、进化、壮大、成熟的历史过程。为加强“耕”文化阵地建设,学校精心打造“耕学园”,走在长廊中,让孩子们感受传统的农耕文化,

为践行“耕”文化,学校开辟“耕读苑”,占地200多平方米,在一排石板路的引领下,学生走进了充满泥土气息的菜园。整个菜园被分为20多块精巧细致的田地,这就是每个班播撒快乐种子的地方。一小块、一小块的青椒、玉米、四季豆、西红柿、花生、豌豆……这些都是师生们的“作品”。这里是师生的课堂,孩子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为蔬菜制作出一张张精美的名片。每周的快乐种植课,班主任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和蔬菜们亲密接触,听听蔬菜生长的声音、和蔬菜说说话,带领他们在耕之后也读一读、思一思、悟一悟,并通过蔬菜生长的动态照片组、感悟日志、蔬菜手抄报等方式表达出他们耕读过程中的感受、享受。在这里孩子学会了观察农作物,学会简单的劳动;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种子,孩子们在这里快乐茁壮成长。

责编:盐城阜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