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朗诵协会拟在近期举办一次邱俊荣作品追思朗读会,我感到这是办了一件颇富情怀、很有意义的活动。
邱俊荣曾经是我的同事、朋友。记得他刚从部队转业地方工作,分配到县广电局任办公室主任,我们的办公室紧挨在一起,因为工作关系,更因都是部队转业干部,自然就有一种亲近感,共同语言多些,没事常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各自的过往及对世事的见解。
邱俊荣是坦克兵,是在营长任上转业的,这点与他魁梧壮硕的身材倒是挺相衬的。然而接触多了,你会感到他也是一位情思丰富,敏感细腻的人。一次我们聊起部队生活,他给我看了厚厚一本他在部队创作的诗作,好家伙,足有好几十首,内容涉及部队出操训练、站岗放哨、野营拉练、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对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的篇章。他把紧张多面的部队生活用诗的语言记录下来,一个粗壮的汉子也有那么多的情思妙想,让人耳目一新。我虽不懂诗但还是被他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当即就给予了他积极的评价与赞赏,由衷的欣赏他的才情,真诚祝愿他在地方这个新的环境里,继续保持在部队那种精神,进一步拓展创作领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才情犹如孕妇总是遮不住的。邱俊荣在广电的实际工作时间并不长,他用勤奋笔耕和卓有成效的业绩,让领导和同志们刮目相看,很快就成长为全县新闻宣传战线的一枝劲笔和领军人物之一。也许是在部队长期积累起的文字功底,亦或他的文艺潜能找到了适宜的土壤和用武之地,邱俊荣不仅擅长作诗,他的散文创作也一发而不可收,县市报刊隔三岔五的就有他的佳作面世,并且他很快出版了《射阳河水静静流》散文集。他的多产与快手令人惊叹!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在很短的时间掌握了摄影技能,并挑起了县摄影家协会这副担子,组织起全县的摄影爱好者,不怕麻烦,不辞辛苦地走乡串户,开展社会公益和采风活动,弘扬正气,温暖人心。
做新闻宣传工作,能够将十八般武艺都能舞几下,既是职业要求,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邱俊荣是个十分刻苦勤奋的人,他创办的“弯弯射阳河”微信平台在社会上颇有影响,那上面几乎每天都有他的诗作、文稿和读者见面,同时他还肩负着繁重的内外宣传任务,兼顾着影协、作协、朗协等相关事务。这就不仅需要业务技能,更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一个对待工作满腔热情的态度。有一次我遇到他,半是调侃半是夸赞地说:“像你这样每天像陀螺似的连轴转,谁能吃得消啊,亏得你有一个铁塔样的健壮身体!”他嘿嘿一笑说:“习惯了。”这就对了,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邱俊荣从部队到地方,不忘初心,习惯使然,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长期在文化宣传新闻部门工作,所以我对这一块工作尤为关注。以我的观察,这几年阜宁的文学创作,宣传文化工作风生水起,颇具特色,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我不止一次地向文联顾冬成主席表达过这样的观感,顾主席也不无自豪地说:“你看看,我们县的作协、影协、诗协、书画、网络、朗协,还有志愿者协会,哪一块工作都有热心人操持,都有值得称道的领军人物,因而各项工作才会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我这个文联主席好当哦。”诚如所言。
如此看来,邱俊荣也是赶上了好时候。在这个百花竞放的宣传文化园地,大家比着干追着干,谁也不甘落后,谁都想把工作做到好上加好,这还能不出实绩、不出人才嘛?
邱俊荣走得太早了,正当年富力强,干事业出成果的黄金时候,一年前,他突发心肌疾病离开了他所钟情的宣传文化事业,英年早逝,壮志未酬,使熟悉和了解他的人无不感到震惊和惋惜,这种情感我也一直延续至今。
邱俊荣常用笔名“一支芦苇”,此时此刻我自然就想到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是啊,在这个星球上,人的生命纤如一棵弱小的芦苇,随时都可能遭遇种种意外和不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珍爱生命,勤勉工作。与生命的脆弱相比,人的思想是最为宝贵的。人有思想有智慧,这是宇宙万物都无可比拟的,正因为此,人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才能活出光彩来。邱俊荣的短暂生命是活得有价值有光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是会长久怀念他的。
时值深秋,当着一片芦苇枯去,大地苍茫,如果我们顺着时光回潮,还能找到一个人,那一定是他的思想还在尘世的大幕上发出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