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729626736650179.jpg)
图为建湖县帝璟湾淮剧沙龙票友在排练节目。夏海摄
每天晚上6时,在建湖县城神台河畔,帝璟湾小区淮剧沙龙准时开场。走近沙龙剧场,远远就能听到淮剧优美的旋律,或高亢激越,或委婉细腻,或曲调流畅,不由得让人放慢了脚步。
这家淮剧沙龙剧场布置简单,干净整洁,一个微型舞台,加上七八张长桌和条凳,尽管条件有点简陋,但淮剧票友的兴致十分浓郁。
7月6日晚上7时许,记者走进这家淮剧沙龙剧场,一曲淮剧传统经典剧目《赵五娘》正在上演。演唱者精神矍铄,全情投入,表演也是有板有眼,发音纯正、语调工稳、富于韵味,把赵五娘一段千里寻夫的精彩情节拿捏得准准的。演唱者的深情演绎,博得在场的一群淮剧票友和观众连连掌声。
这名淮剧票友姓张,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张二奶奶”,今年71岁,家住帝璟湾小区。张奶奶是一名有着40多年唱龄的淮剧爱好者,曾代表镇里参加县文艺会演拿过奖。
“淮剧是建湖的家乡戏,我唱了几十年了。以前家住农村,文化活动少,忙完农事就赋闲在家。前两年,县里推进农房改善,我家在县城购置了新房。由于爱好淮剧,平时有空,我总要赶到别的社区拉拉嗓子。”张二奶奶说,现在,家门口有了淮剧沙龙剧场,非常方便,晚上就与几个邻居去唱唱,感到生活很实在很开心。
与张奶奶一块来淮剧沙龙剧场的李大姐,是她的邻居。李大姐受张奶奶的影响,爱上淮剧,成为这里的常客。
听李大姐说,儿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自己又快退休了,就老两口在家,闲得有点慌。不久前,这里成立了一家淮剧沙龙剧场,于是经常与张奶奶来听戏,不知不觉爱上了淮剧艺术,是一个正宗的“淮剧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不愁,过上了好日子。精神生活如果没有一点点‘小情调’,还真的落后时代了。”李大姐说着还唱起来,引来周围一群淮剧票友纷纷点赞。
“生活是小康,精神不能不小康。”刚从舞台表演下来的陈大爷走了过来,他说,我来自农村,过去在村里玩玩牌打发时光,感觉没意思。现在与儿子住在一起,要适应城里人生活。我是这里淮剧沙龙的“铁杆粉丝”,就是刮风下雨,也要来这里唱一曲,愉悦心情,提振精神。
淮剧票友唱戏的热情非常浓烈,大家一个接着一个,有老的也有年轻的,有传统剧目也有新排剧目,唱的投入,听的入迷,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这里紧靠神台河风光带,风景美,位置好,不仅帝璟湾小区的淮剧票友积极参与,还吸引了周边几个社区的淮剧爱好者。
这家淮剧沙龙负责人介绍,建湖是“中国淮剧之乡”,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淮剧艺术深深扎根水乡,群众基础十分广泛。作为淮剧艺术爱好者,我们积极顺应老百姓需求,成立帝璟湾淮剧沙龙剧场,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我们每天都免费举行活动,吸引200多名淮剧爱好者参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说小康、唱小康、奔小康,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我们正在精心谋划新编剧目《小康生活胜蜜甜》,准备参加街道“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文艺会演,让广大群众唱响小康曲、助力幸福梦。”这名淮剧沙龙负责人说。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