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老年人群基数大,全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0.36万,占户籍人口的26.2%。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建湖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养老服务+”,积极打造“老有福”系列化养老服务品牌,较好地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6月初,省民政厅督查建湖县养老服务工作,对该县日臻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评价。7月下旬,全市“家家到”项目观摩,专门察看绿康湖垛家园(县福利中心)现场点。
办好一个中心,居家养老服务让社区老人享快乐
10月19日,笔者来到近湖街道建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只见老人或四人一桌“掼蛋”,或两人对面打象棋,或一人伏案练书法,秩序井然,其乐融融。
中心管理员告诉笔者,中心自2016年建成以来,每天接待社区老人都在50人上下,每天早上7点开门,老人可以一直玩到下午6点,一年360日不关门,渴了有茶水,饿了有糕点,中心就像老人的“家”。
近几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各镇(街道、区)按照社区服务用房适度规划原则,结合实施农房改造,通过新建、租赁、置换、改(扩)建、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方式,努力提升社区养老综合服务水平。目前,全县已建成并注册登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34家。县民政局强化规范运营、指导工作,各镇区组织社工干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基本照料、助餐助浴、健康娱乐、精神关爱等托养服务,让社区老人足不出区就享受到快乐。
出台一项政策,政府购买服务让困境老人享幸福
为全面提升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建湖县政府专门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明确全县60周岁以上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及低保家庭、失独家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重点优抚对象等五类人群为政府集中购买服务对象,首批4000名老人进入服务范围,同时随着服务需求的增加,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争取明年底全县列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人数达1.2万人以上。
建湖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为将这项惠及老年人的福利和政策精准落地,政府投入700余万元建成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智慧化养老平台和服务的招标工作,中标的上海天与公司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入驻,6月初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已上线,目前已为3000多名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助医、助浴等系列线上线下服务,经过培训的130多名钟点服务工只要接到平台指令,马上就会到达老人家中开展需求服务。“互联网+”“市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升了政府托底服务功能,更让救助对象中的困境老人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建立一笔资金,全托护理服务让失能老人享尊严
特困失能老人护理历来是乡镇敬老院最头疼的事,受护理设施、护理能力的局限,特困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差、护理难度大。
为从根本上解决特困失能老人护理难问题,今年,该县民政局参照盐城市特困人员护理救助保险政策,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特困人员护理救助资金,对特困供养对象分类实施救助服务。对重度失能的特困供养人员,采取公办民助、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利用绿康湖垛家园医养融合的护理医疗优势,建立“特困人员集中护理院”。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基础上,实现重度特困对象集中护理,目前特困人员集中护理院已收住80名重度失能老人。对集中供养的重度失能特困人员,由镇(街道、区)敬老院设立护理专区,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安排专项护理资金,实行集中护理。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根据其身体状况,由智慧化养老服务公司安排助老员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和探访服务。特困人员护理救助资金的建立,有效解决了特困人员照护问题,更释放了政府对特困人员全方位的兜底救助保障功能。
组建一支队伍,志愿关爱服务让社会老人享天年
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是老年群体中的特殊对象。为让他们与其他社会老人一样共享幸福时光,近年来,建湖县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学雷锋树新风行动,积极探索志愿关爱服务新路子,发动社区广泛招募志愿者,依靠公益社会组织力量,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志愿关爱服务,全县各机关单位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志愿服务的干部、职工、社会爱心人士已达1.4万多人。
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地到特殊对象家中开展助洁、助医、助健、助乐、助购、助修、助浴等十助服务,对特殊困境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解决生活困难,送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县同城爱心接力站、爱建湖公益之家等公益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每逢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都要向老人送上节日礼品,和老人一起过节日,让老人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杨守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