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建湖 > 正文
建湖县恒济镇建河村创建“全国文明村”纪实
2020-12-31 18:01:00  来源:建湖县人民政府网站  

新四军苏中印刷所旧址位于建湖县恒济镇建河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苏中二分区委在此主办《人民报》印刷厂,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近年来,建河村不断弘扬铁军精神,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与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文化建设为支撑,凝聚乡村振兴奔小康力量,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前不久,该村被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为“全国文明村”。

党建引领,为全面小康指明航向

建河村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党建引领是关键。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促经济,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成功推出“党建+产业”“党建+文化”“党建+电商”“党建+扶贫”“党建+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模式,促进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群众发展家庭经济奔小康。支部班子成员每人都掌握勤劳致富的一技之长,都有一个发展经济的项目。有的从事水产养殖业,有的从事水稻、荷藕长植业,有的从事玻璃加工业,80%的党员都有一个稳定的发家致富职业,群众也跟着党员干部干起了养殖、种植、加工等产业。七组党员陆友荣在村支部的鼓励和支持下,承包了本村4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经过几年的努力,步入了小康生活行列。

培植产业,为全面小康夯实根基

建河村拥有1600亩荡滩水面,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优势,助推农民群众奔小康?近年来,该村在种植、养殖的结构和品种上作调整、做文章,扩大名特优新种养面积,强化对种养群众的技术培训,并在养殖方式上不断吸收新技术,增加投入,推广精养套种,大力发展设施渔业,使水产养殖品种不断优化,单位面积种养效益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鸽河”牌荷藕、九龙口生态大闸蟹,现已成为建河村种养的主打产品。去年,该村引进的上海正源创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大棚鲥鱼和澳洲小龙虾养殖,已成为上海市民青睐的水产品。

玻璃加工业一直是建河村人民群众致富发展奔小康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恒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龙头企业,群众在种好自家责任田的闲暇时间,就到厂里打工,既不误农时,又增加了务工收入。平均每家每户有一人在玻璃厂上班,每人每年可增加务工收入2万多元。

电商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建河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该村从事电商业的人员已发展到56人,不仅销售农副产品,还销售玻璃制品,把家乡的产品卖到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仅电商销售农副产品、玻璃制品就达6000多万元。

文化支撑,为全面小康凝聚力量

近年来,建河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文化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发掘舞龙文化,丰富群众小康生活。建河村舞龙文化已有上百年历史,不仅舞出了老百姓的气质,也舞出了建河村的名声。村舞龙队现已成为里下河地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首选邀请对象,多次参加里下河地区和市内的各项大型舞龙比赛活动,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里专门在村部前建立龙舞铜雕,在村史馆内设立“藏龙室”,每逢节日或村民邀约,都会组织开展舞龙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建河村独有的一项特色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激励群众逐梦小康。建河村依靠群众自愿集资,在原印刷所的地址上重建中共苏中二分区委《人民报》印刷所旧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又进行修缮与完善,现已成为建河村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现在,人们在节假日或是辛勤劳作之余,来到这里敬仰英烈,感受铁军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向往,成为逐梦小康的不懈动力。

弘扬史志文化,记录群众追梦历程。建河村是我省较早编纂村志的行政村之一。为记载建河村70多年来的辉煌历史,客观记录建河干群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感人事迹,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该村决定编纂《建河村志》。2015年5月,《建河村志》被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江苏省方志馆评为首届江苏省优秀乡镇(街道)志。《建河村志》的出版,进一步激发干群立足本位、奋勇争先、崇德向善、好学上进、争创佳绩,先后涌现出谢红光、谢芳、成林龙等一批“道德模范”“先进典型”。陶信 史武林

责编:陈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