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条路,下雨天没处落脚,到处是水坑。现在路面不仅平整了,还变宽了,私家车通行自由,进出非常方便,这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啊。”81岁的于学文在建湖县镇西社区书店东巷住了20多年,3月12日,记者采访时他对发生在门前的变化连声称赞。
路面坑洼不平、道路两旁私搭乱建、下水管道时常堵塞……这些是后街巷道的通病。去年,建湖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征求意见,将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后街巷道整治及黑色化工程纳入全县“两重一实”实事工程项目,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道路、绿化、亮化、排水等一体化改造,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去年的“民生清单”,一件件实事好事落地见效,兑现了共享发展成果的承诺,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奋斗实绩,绘就了建湖百姓的“幸福账本”。建湖县委书记、县长祁从峰说,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指标只升不降,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农房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春日暖阳下,走进建阳镇西尖新型农村社区,只见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洋房”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超市、卫生室、篮球场、文化礼堂等应有尽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象。
“房屋宽敞,配套齐全,心情十分敞亮。”48岁的村民朱建光说,搬到这新社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让他高兴的是,小区每家每户还分了一块“微菜地”,这样一来吃住的问题基本解决啦!
农房改善合乎民意,顺应民心,是党和政府给群众实实在在办实事。西尖村党总支书记金正盛介绍,目前西尖新型农村社区一期92户村民分房入住,二期75户村民分房到位,三期预计3月底建成交付。同时该村对符合条件的“四类重点人群”实行“应托尽托”。
近年来,建湖坚持把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来抓,持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入镇,累计搬迁改造自然村庄383个,改善农民住房35968户,新建新型农村社区31个、住房6309套。今年该县将抢抓农房改善机遇期和窗口期,对照农房改善2.0标准,计划新建扩建新型农村社区18个、2500套,全年改善农民住房8000户。
安居还要乐业。赶着立春好时节,何春付一家7口人搬进了颜单镇任杨新型农村社区。喜搬新家的同时,他和妻子周桂芳就近在村里的恒辉食品公司找到工作。“从登记到培训、体检、上班,也就个把月时间,感谢人社部门的帮助。现在我们每月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以后的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
2020年,建湖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通过拓岗位、强技能、抓援助、兜底线等举措打好稳就业、保民生“组合拳”,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对就业的影响,让群众端牢端稳“饭碗”。去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299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981人。
优化公共服务,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1月23日,在建湖县人民医院南院区门诊二楼,来自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的徐书杭博士坐诊询问患者病情。徐书杭是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专家,每隔半个月,他就会从南京赶到建湖坐诊、查房。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建湖加快医疗卫生领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通过开设名医工作室、搭建远程会诊平台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累计建立“孙益红教授名医工作室”“赵建宁教授名医工作室”等19个名医工作室。探索“院府合作”模式,成立苏北人民医院建湖分院、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县二院创成全省首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中山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专家的到来,为老百姓看病就医提供方便,既减轻了经济负担,也免去远途奔波之苦,切实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建湖县卫健委副主任吕鹏说,与长三角名医名院的对接合作,为县内医院借梯登高、跨越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对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建湖县创新健康扶贫政策措施,通过设立“六重保障”,切实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同时该县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10%兜底”纳入一站式实时结算,方便看病就医,确保“病有所医、自负最低”。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去年,建湖探索引进国内知名养老公司浙江绿康医养集团,负责运营该县福利中心,打造集“养老、护理、康复、医疗、保健、助残”于一体的康复护理养老机构,目前已入住159位老人。“过去的养老模式就是吃饱穿暖,而现在不一样,更多的是医养康养融合。”该中心负责人刘海华介绍,中心设备齐全,能够满足老人康复需求,保障老人身体健康。
繁荣城乡文化,擦亮全面小康成色
“垃圾分类是大计,要让居民人人知晓。节约资源作贡献,净化家园情依依。”近日,近湖街道盂兰社区广场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由建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实施的“关爱老职工”文化惠民活动正在进行。
在当日的演出中,舞蹈《浪漫新时代》、古装折子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小淮剧《金山银山》等文艺节目轮番上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真善美、传播文明新风尚。演员们充满乡土特色的表演让周边居民大呼过瘾、拍手鼓掌。
“节目非常好看,歌曲、舞蹈、淮剧样样都有。特别是那个小淮戏,讲的是我们身边垃圾分类故事。我们不仅听到自己喜欢的戏曲节目,还能接受教育,很开心。”家住城市嘉园小区的居民姜茂妹喜笑颜开。
建湖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该县放大淮剧、杂技等特色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文化进万家活动,常态化开展“杂技周末剧场”“淮剧周末舞台”等惠民演出,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主题电影进校园,给基层送去文化大餐,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仅2020年,该县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28场,惠民文化活动3000多场。“周末文化超市”入选省“百千万”工程优秀活动品牌。
送文化更要“种”文化。1月12日至1月13日,建湖一年一度的全县群众业余文艺演出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精彩举行。各镇区(街道)、单位优选出的38支代表队同场竞技,切磋才艺。“规模比往年小,防疫措施比较严,但依然挡不住大家演出的热情。”建湖县文化馆馆长张连成说,通过文艺演出,为群众文艺团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掘培育一批草根明星,助力基层群众文化繁荣发展。乔宗华 陈鸿斌 杨先锋 记者张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