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建湖 > 正文
淮剧小镇:奏响乡村振兴的幸福之歌
2021-09-18 09:49:00  来源:新华日报  

提起九龙口,在画家王国斌画笔下,它是“浪蹴长桥起暮烟”;在画家周矩敏画作中,它是“春日游人密如织,画舫无意歇半时”……

今年春夏之交,一群画友慕名到此,揽胜登龙珠岛,踏堤观射阳湖,驻足仿古戏院。但见湖荡水碧、芦滩苇密、河港如织、舟船如梭,映照出“小镇临水风来阔,湿地无山落日迟”的万般风情。

九龙口——一个小渔村的名字,也是里下河地区一处拥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天赐宝地。淮剧小镇,便是以九龙口沙庄村为基础,融入九龙口芦荡湿地、淮剧、杂技等独特风貌和地方元素,细腻打造的一个秀美精致、生态古朴的特色小镇。

修旧如旧,淮剧小镇粮仓艺术中心由村里一处废弃的老粮仓改造而成,二楼的展示大厅内,陈世宁、陆庆龙等美术名家以九龙口为创作母体的48幅“大美九龙口”建湖写生作品整齐排列。这些作品尽显九龙口和淮剧小镇“秘境赛仙境”之美,从中更看到了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

近年来,建湖县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建设,高标准配套建设淮剧小镇、渔樵耕读、温泉度假酒店等旅游载体,深度策划以淮剧、杂技和水乡民俗为内涵的国潮风、剧本杀、沉浸演出、民俗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其中,淮剧小镇通过再现荣获国家文华奖的经典淮剧剧目《小镇》中18个场景,本着“生态为基、产业为魂、富民为本”的发展理念,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把淮剧小镇建成闻名遐迩的特色小镇、诚信小镇、文旅小镇、富民小镇,成为全体村民和外来游客的心灵栖居地、精神新家园。

漫游小镇,拱桥、门楼、沙庄戏苑……这些古朴的传统建筑,无一不体现着精美精致、生态水乡的独特魅力。淮剧小镇将整体环境做足生态感,建筑风貌保持原乡感,留住浓浓“乡愁”。

来到淮剧小镇,游客可以一一打卡冠服体验中心、粮仓艺术中心、古朴老街、沙庄戏苑和“淮才可遇”商业街等“网红”景点。参观粮仓逆光书屋,游客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老式挂钟、搪瓷缸、脚踏式缝纫机等老物件随处可见……那个年代,沙庄村的村民们物质匮乏。但靠河吃河,村里的水产十分富足,当地有句俗语“芦苇荡的银子有腰深”,银子是什么?便是九龙口芦苇荡里跃动的鱼虾和割了一茬又长一茬的芦苇。20世纪70至80年代,常能见到九龙口渔乡市集中渔船聚集、河鲜摆满码头的热闹景象。

随着九龙口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九龙九院、九龙九坊”等特色旅游产业的打造,旧有的乡村产业发展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村民们开始上岸,从芦苇荡走向荡边村庄。从核心保护区迁出的村民,被安置到了镇上的现代化小区“蔷薇花苑”,他们一边享受着土地流转带来的益处,有了固定的租金和分红;一边在淮剧小镇民宿、餐服、物业、安保、植绿等岗位上就业务工,有了工资收入。另一部分未迁出的村民,将古村落的房产变为资产,他们以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建筑房屋作为资本入股,参与淮剧小镇的经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可居、可游、可享、可闲的淮剧小镇释放着新的红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300名农民变员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每个家庭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与此同时,有1000名以上的村民搭上“致富快车”,从事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产业,年增收5亿元以上,年内吸引游客150万人次。

围绕淮剧小镇,按照梯次环状格局,发展万亩生态产业带,打造生态“聚宝盆”。按照规划,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将在淮剧小镇外围,直至九龙口镇区数万亩地块上,建设“温泉度假综合体”“荡东渔乡民宿村”“渔樵耕读综合体”“九龙浅水湖文旅产业带”“蔷薇河畔夜市商业街”等一大批生态型、配套性、服务型的文旅产业项目,为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淮剧特色小镇,连接着乡村和城市。九龙口的水韵氤氲、沙庄村的风物民情、湖荡渔村的烟火气息、淮剧文化的创新传承,都在小镇里融为一体、共生共长。淮剧小镇的趣味,在路上,在手中,在心头。“灵龙水乡、淮杂故里”生态品牌,在村民们笑容里,在游客们的口碑里,更在富民惠民的愿景里。

记者:廖亮

责编:李嘉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