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盐城市建湖县湖阳路小学榜上有名,传承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和杂技”。
建湖县是杂技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淮剧之乡”。早在2002年,该县就启动以“淮剧进课堂、杂技上操场”为主要内容的“淮剧杂技进校园”活动。多年来,建湖县始终把淮杂进校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抓普及、强保障、促提高,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打造出区域艺术教育特色品牌。
据了解,2010年9月,教育部在全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职业高中)首次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自2017年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3批共3370所学校。
湖阳路小学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坚持五育并举,秉持“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践行“有敬、有执、有容”的校训,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淮剧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近几年来,湖阳路小学充分依托“淮杂之乡”的优势,开展淮杂进校园,编写淮剧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学唱家乡戏,看专业人员表演。学校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更好传承与保护好文化遗产,学校老师收集了淮剧多方面资料,编写成容易学唱的曲调,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中来。”据介绍,淮剧校本课程分为上下册,一二三四年级每学期学唱一首淮歌,五六年级每学期学唱两首淮歌。每首歌配插图表达歌的意境。每册还介绍淮剧知识。
湖阳路小学通过淮剧进课堂、淮剧人人唱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淮剧普及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淮剧进校园”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百人淮歌《艺教春晖》参加全国艺术现场展演,淮剧课本剧《公仪休拒鱼》获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淮剧情景唱《刘二姐与油条郎》参加江苏省第三届少儿春晚展演,小淮剧《春暖花蕾》获盐城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一等奖,并参加盐城市第三届少代会展演和江苏省第四届少儿春晚展演,学生淮腔淮调社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学校也先后荣获“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媒体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2019年4月,江苏省“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组来校对“戏曲进校园”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
记者:赵兵 汤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