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刘雅男,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团支部书记。9年前,这位山东烟台姑娘怀揣梦想入职,成为法院系统一名普通的干警。9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文字和审判一线,并身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项工作,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业务骨干,也从一名外来客扎根成为地地道道的新盐城人。
文字里面写青春
初到法院,刘雅男就被分到了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经常需要熬夜加班。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不叫一声苦,通过多学、多看、多写、多练,苦练基本功。这些年,她累计起草各类综合文稿超百万字,13篇学术论文在全国、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去年,她参加了被称为应用法学论文“奥林匹克竞赛”的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在备战写作的几个月里,为了不耽误日常工作,刘雅男每晚在孩子入睡后,挑灯夜读、奋笔疾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撰写的《理性回归—社会公众视角下诉讼服务的现实考察与效能提升》,从全国法院及各高校报送的1800多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一等奖,斩获了盐城法院近十年来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高奖项。
实践之中显芳华
勤奋好学是经开区法院领导和同事们对刘雅男的一致评价。入职后的她先后通过了司法考试和全省法院员额法官入额考试。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实践过程中,她迅速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每年坚持办案70件以上。每一个冲刺结案的加班季,她从未缺席。“司法是公正和善良的艺术,司法有了温度,才能更有力度。”多年的司法工作,刘雅男一直怀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用善良之心向社会传递司法的温暖。一些开庭后本可以直接下判的简单案,她却常常费神费力地去做调解工作,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促进矛盾的柔性化解,推动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020年夏天,刘雅男办理了一起相对简单的金融借款纠纷,该案事实清晰,仅仅是被告无力还款,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直接判决被告一次性偿还全部贷款。可她了解到被告由于受疫情影响已经几个月没有收入,确实暂时没有清偿债务能力,如果判决,很可能再产生一个执行案件,原告则是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为此,刘雅男多次与原被告双方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的一致意见。调解协议达成后,被告更加努力工作,如约履行了每一期还款义务。刘雅男说,我们执法办案,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法律问题,而是要通过法治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运用司法智慧和司法力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开拓进取勇创新
通过文字和办案的双重历练,刘雅男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也为法院工作带来了属于90后青年特有的活力。去年春节,考虑到疫情对群众诉讼带来的不便,假期里她就到班协助筹备网络庭审工作,努力做到了疫情防控期间法院审判工作不打烊。通过日常案件审理,她还提出了建立金融纠纷多元高效智能化解机制的建议。区法院指导市银行业协会成立了全省首家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相关经验被作为江苏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在全省法院推广。牵头组建青年学习社、设计打造青年活动中心、开展青年干警沙龙、调研信息论坛、帮助困难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成立“青年干警服务企业先锋队”、走访企业问需解难、建立服务企业微信群......在法院工作的9年里,刘雅男成了大忙人,过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受到了广泛好评。
今年,刘雅男获得“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并作为全市政法系统的唯一代表,在4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五一”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上作了先进事迹交流发言,受到了市委戴源书记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