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流行病学家曹广文教授曾打过一个比方:如果把疫情比作一头疯牛,公共卫生预防就是在疫情发生的早期抓住牛鼻子。把绳子穿在牛鼻子里面,抓住鼻子,你就能控制住这头疯牛,它怎么跳也跳不起来。相反,在疫情晚期,大批病人发病到医院就医就是牛尾巴。无论你怎么抓牛尾巴,它都是在疯跑。没有预防,就没有抓到重点。在射阳,这个被省市确定为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的县份,也有这样一群竭尽全力抓住疯牛鼻子的人——射阳县疾控中心各科室的科长们。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是整个防控工作的业务骨干,各自牵头一项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金加洪负责疑似病例会诊、重点人群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及管理等具体工作。流调组36名成员皆是抽调各科室骨干组成,金加洪安排有序,忙而不乱。我县第一例可疑病人一开始很不配合,金加洪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一聊就是近两个小时,直到摸清他的全部行踪轨迹和接触人员后才出来。为快速处理可疑病人,他搞流调、排查接触人员、完成流调报告、拿出应对措施,通宵达旦、连续作战。他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连续加班,至今未休息过一天。他的女儿正读高三,他都无暇顾及。
卫生科科长张仁忠负责指导全县开展消毒工作。“张科长,客运车辆如何消毒?”“超市如何消毒?”消毒液如何配制?”……各行各业针对各种消毒的咨询电话不断,所有有关防疫消毒方面的问题都等着他回答。经过认真梳理,他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第一时间编制了不同的消毒操作指南,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紧跟着就是对各个行业进行消毒培训与检查督导,他带着消毒指导队伍马不停蹄,连续奋战。
检验科科长刘军负责各类相关人群的采样、生物样本送检等工作。采样时,刘军每次都与这些可疑病人或是密切接触者们近距离接触,飞沫直接喷在他的面屏上,但他不惧危险,英勇作战。为了所采集样本能以最快时间送到检测单位,他有时一大早六点多就要赶到采样地点。对公安部门移交“两同”人员进行CT检查和核酸检测采样、在对复工企业外来高管核酸检测采样……作为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刘军不仅自己带头采样,还要对接联系、完成送样单、跟踪报告检测结果等,无疑是检验团队中最辛苦的人。
综合业务科科长张景作为疾病防控组联络员,负责各类防控信息整理、各类文稿起草、应急物资管理等工作,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千头万绪。在春节假期里,经常不分昼夜,通宵作战。无论事情有多急、工作任务有多重,他都竭尽全力,高效完成。因长时间加班熬夜超负荷工作,他双眼红肿、口腔溃疡,连吃饭和喝水都困难,但仍坚持带病上班。
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张克相每天与公安部门对接“红色”名单,第一时间进行核实排查,第一时间交办至相关镇区,及时落实管控措施。为此,他经常接近凌晨一两点才能下班。
健康教育科科长李运权是县防控办宣传教育组的骨干,他配合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全方位做好全县面上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普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还带领科室全体成员全力编推微信公众号的防控科普宣传52篇、拍摄现场工作照片100次,设计制作宣传栏版面、宣传折页、海报等2.6万张,制作播放音频、视频10种。
慢性传染病防制科科长陈银宝家在沭阳,年初二接到上班的通知,毫不迟疑,立即从老家赶回,一到班就扎进各种数据、报表中。自2月4日,他就被安排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驻点办公,偶尔能看到的是他到班上领取物资,领完就走,平时也无暇回家看望妻儿。
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科科长戴春云负责实时监控来射返射人员网上健康申报的信息核实处置工作,她每天目不转睛紧盯电脑屏幕,生怕错过一条信息。由于系统早上5:00就可以填报,她担心自己睡过头,只能每半个小时设置一个闹钟,闹钟一响就起身查看系统,如有需要核实的人员就立即投入工作。
……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该中心全体同志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担当作为,恪尽职守,展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合力铸就疫情防控“钢铁长城”,为全县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