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绿的荷叶铺在清澈的水面上,几只白鹭在这里停歇,悠闲自在地踱步、啄食;不远处,几个垂钓者静静等待鱼儿上钩……7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射阳县千秋镇沙港村采访,尽管烈日炎炎,但看到怡人的景色,顿时感觉凉爽了不少。
“这是我们的‘荷塘水韵’项目,占地180亩,是由部分水稻田改造而成的,目前主要种植荷藕以及在藕塘里套养龙虾。这种绿色生态套养模式有效提高了莲藕的品质和产量,带来的经济效益比种植水稻高出了许多。”村党总支书记杜永宏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村整体地势低洼,田间容易积水,每年只能单一种植水稻……土地产出少,农民不愿种地,发展就慢了下来,村级债务一度高达上百万元。”
近年来,沙港村借助靠近阳河湾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优势,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不断做大“荷塘水韵”文章,逐渐发展出民宿、垂钓、观光等旅游业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19年,该项目总收益达25万元。
漫步乡村路,美景入画来。在村的东边和北侧,记者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经济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我们以每亩1千元左右的价格流转了1400多亩土地,与县旅投公司合作发展特色林木经济,聚力打造生态‘聚宝盆’。”杜永宏介绍道,除此之外,村里还出资打造百亩扶贫林,种植山核桃、石榴等经济作物,组织部分低收入农户进行管护,并将所得收益用于改善低收入群众的生活生产。
种植的苗木需要3-5年才能挂果或者出售,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该村又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往往首选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但我们村濒临射阳河和阳河湾生态旅游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杜永宏说,为保护生态环境,经过调研考察,村两委决定在林下种植500亩中草菊和晚菊。如今,该村林下种植菊花面积已初具规模,预计每亩收益达3000元。
“荷塘水韵”、“一片林”、扶贫林、林下菊花等农业项目快速发展,既促进了产业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拓宽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又让村民拥有了土地流转收益、入股分红、工资等多样化增收渠道。
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建成的沙港村新型农村社区,村民董桂梅的家装潢考究,非常现代和洋气。董桂梅自豪地说:“现在农村变啦,我们农民也不是以前那个活法啦。我和村里几个老姐妹最近忙着排练广场舞呢,等你们下次来,就可以跳给你们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