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五常,南有射阳。’我们射阳大米颗粒饱满,成品晶莹剔透,口感香醇绵甜,无论是自己吃,还是送给亲戚朋友,都‘绝对来事’。感谢大家的购买支持!”日前,来自特庸镇的“90后”小伙丁永吉正在直播“带货”。在堆满了发货纸箱的直播间里,他绘声绘色地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还时不时来一句盐城方言调节气氛。短短1个小时,3000斤射阳大米销售一空。
直播间里的他,有很多头衔——“90后”“大学生”“音响师”,但跟这些头衔比起来,他更喜欢粉丝们称呼他为“农民”,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90后“新农人”。其实,若非特地介绍,很难把他跟农田联系在一起。
1994年,丁永吉出生在特庸镇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从小就跟着父母种地、养蚕,对土地有着一份割舍不掉的深厚情感。大学毕业后,原本在上海有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但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渴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什么。
“我的父母一辈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但受文化、地域的限制,种植的粮食只能等别人来收购,销路也一直打不开,这也是大部分家乡父老乡亲的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他决定辞去人家心目中的“铁饭碗”,把目光瞄向乡村,利用当下最流行的短视频,通过拍摄家乡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美食特产等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我的家乡美丽富饶,有射阳大米、有特庸桑蚕、有洋马菊花……这些优质农产品如果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帮助农户增收实在是太可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直播,丁永吉愈发觉得发展乡村自媒体对助力脱贫攻坚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疫情期间,更让他看到了利用“互联网+”的无限可能,让直播成为“新农活”,为家乡农产品销售找到新出路,让农民也能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丁永吉凭借100余条“三农”领域的短视频吸引粉丝5万人,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100万+”,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网红”。“目前粉丝还不够多,我还要不断提高视频质量,让更多的朋友关注我,锁定在我的直播间。”丁永吉说,下一步他准备充分利用手中的“新农具”,把更多更好本地农特产宣传出去,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