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穴盘里放入基质,然后丢种,上足水分,最后盖上草帘子就行!”8月10日上午,在射阳县四明镇建华村精准扶贫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内,种植大户姚永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西葫芦育苗的各个环节,“我们的头茬瓜是今年5月份采摘的,每亩产量达到7000斤左右,主要销往盐城、苏州、上海等地的农贸市场。”
从2017年开始承包200多亩地进行西葫芦种植的姚永全已然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颇为自豪地说:“我家共有28座大棚。西葫芦育苗主要看基质,要选不含活的病菌、虫卵的。这样的生长环境下,西葫芦更容易结藤,品质也会更好!”适宜的生长环境,使用有机肥作肥料,使用生态农药防治病虫害,加上从山东寿光引进的先进大棚管理技术和经验,目前该村种植的600多亩西葫芦已实现标准化生产,亩收益过万元。
拥有6800亩耕地,却因种植不出高效农作物而导致村居经济发展步履维艰;荒废闲置土地,村民纷纷外出寻“生机”,留守的低收入农户无法脱贫,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曾一度压得四明镇建华村难以抬起头来。而近年来,该村牢牢扭住产业脱贫“牛鼻子”,通过搭建高效设施农业大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整合各类项目资源、资金,成功发展高效设施农业470亩,建成标准化苏式日光温室大棚70座,带动全村80多人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17人,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2019年,成功帮助9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摘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40万元,集体积累达200万元。
“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我们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经营,坚持生产统一规划管理、农户保底收益参与利润分红。现有合作社已经流转1200亩土地,村集体年增收达到13万元以上,去年入社农户亩平均收益达到万元以上!”建华村党总支书记顾昕表示,该村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已经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在大棚里务工,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在不断壮大乡村产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先后对20余公里道路进行硬化,每年还投入20万元用于改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