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扶贫基地闻“机”起舞
2020-09-01 08:54: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别恒玉 沈建标 张建忠  

  “袁大姐,辛苦了,请喝矿泉水降降温……”8月25日下午3点多钟,射阳县残疾人扶贫基地、长荡镇红萍蔬菜专业合作社钢架大棚内,立式空调在呼呼地吹着,基地负责人杨红萍一边给新投产的手套加工车间工人们发放矿泉水,一边鼓励他们要鼓劲加油。

  该镇西厦社区居委会二组的李春花,自到残疾人扶贫基地上班后,有使不完的力气,整天笑呵呵的。她一边用缝纫机缝制手套,一边笑着说:“我以前在一家玩具厂上班,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公司没有加工订单只得回家‘重操旧业’务农,杨红萍妹妹知道这个情况后,就主动登门邀请我到她的扶贫基地上班。我是一名新手,虽然现在生产的手套数量质量还不能达到要求,但杨红萍还是坚持给我工资并免费供应午餐,我非常感动。所以,我一定会加紧学习,尽快生产出合格产品。”

  今年40岁的肢体残疾人尤金涛是西厦社区居委会四组人,现如今是扶贫基地手套加工车间的一名主管。在车间里,尤金涛一边剪手套线头,一边深有感触地说:“我原来是在基地从事西葫芦包装的,但西葫芦包装有季节性,为了不让我们‘闲着’,杨红萍不但自己掏钱给我发生活费,而且还给我发工资,让我到海河镇宏达针织有限公司学习手套加工技术,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我在基地主要负责验货、技术指导、维修、整理等工作,说心里话,残疾人扶贫基地真是我们残疾人温暖的家。”

  据杨红萍介绍,该残疾人扶贫基地占地面积103.6亩,现有员工50人,其中三级以上各类残疾人和家属40人,占员工总数的80%。基地常年种植西安绿茄、哈密瓜等农副产品,销往盐城、苏州、上海等地,去年实现销售100多万元,员工人均月劳务收入2000多元,其中残疾人人均月劳务收入1500多元。考虑到农副产品包装有季节性,再加上本地有不少农家妇女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多数已失业回家,于是她主动与县宏达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元联系,在残疾人扶贫基地新建一个手套加工车间,一方面让残疾人一年四季有活干,另一方面让最近失业的农家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从而让更多的残疾人、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闻“机”起舞,喜圆增收梦。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