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恰巧也是星期日。射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李国像往常一样,拎着牛奶、面包等零食和营养品来到海通镇通兴村的安置房居住点,看望一个人居住在这里的72岁老人蒯大万。因为感动于党和政府以及李国的真情帮扶,蒯大万老人于10月16日委托李国请来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办理了捐献遗体作为医学研究的相关手续。
蒯大万老人的老伴、女儿因为患病,先后离开了老人,自身也长期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两年前患脑梗致两腿行动不便。长年的求医问药,花光了老人本就很少的积蓄,也因病致贫。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2018年,蒯大万被列人海通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结对帮扶。老人结对帮扶的帮扶人,就是李国。2018年,他认真看了老人的基本资料后,多次到老人家里了解情况,询问老人有什么实际困难。当发现蒯大万老人一个人居住在偏僻老旧的平房里,因为四周邻居少,生活得不到照顾。于是,他多次与海通镇通兴村村委会沟通联系,安排老人到安置点居住。“因为蒯老爹不是安置对象,也不符合安置条件,但在李教导员与镇、县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村委会特事特办,为老人安排了一室一厅一卫的安置房。”通兴村村委会主任高加勇告诉记者。
居住的问题解决了,但老人行动不便,买菜、烧饭成了李国的“心头事”。他找到老人的邻居,请邻居帮忙买菜或者代伙;老人血压高,每天都要吃降血压的药,一吃完了,李国就给老人买好送来。逢年过节,李国会带些营养品、生活用品来看望老人,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让接连失去亲人的老人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政府每个月给我发600元的低保,看病的费用也都从农村合作医疗给报销了,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对于李国来看望自己,蒯大万老人显得已经习以为常。“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党派来李国这样的好干部来帮助我。”蒯大万老人说自己只是一名农民,不知道如何报答党和政府。
一次看电视,老人听说捐献遗体作为医学研究,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于是在9月份的一次李国来探望时,他向李国说出自己想捐献遗体的想法,让李国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确定了老人的愿望后,李国与村委会县红十字会等单位取得联系,并于10月16日,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来到蒯大万老人家中,让老人如愿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上名字、摁上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