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公园景色宜人;在乡村,一幢幢农舍错落有致,一座座温室大棚排列有序,一场场文体活动笑声不断……初春的射阳,鹤乡大地舒展出一幅城乡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成为射阳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生动注解。
2020年,射阳县城镇和农村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406元、22859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1.9个百分点。在城市不断提质,乡村不断提优中,该县城乡协调发展的态势更加凸显。
看好乡村振兴,34岁的杨敏明返乡创业,紧盯洋马镇菊花特色产业,通过建设菊花加工中心,创新菊花销售形式,打造自有菊花品牌,使网店日销售额近万元,真切地感受到“在农村也大有可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本地产业规划,打造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企业。”杨敏明表示。
杨敏明返乡创业的底气,来自于该县发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气魄和定力。近年来,该县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大力推动村企联建行动,通过成立“凤凰农谷”、“四季果香”、“鹤乡菊海”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大力实施“1358”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实施“强龙工程”行动等产业发展举措,不断让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引擎”,农村这块“洼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沃土”。该县也因此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我们还要把更多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农房改善三年行动,狠抓河湖长制度落实,力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化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经过“精雕细琢”的乡村更加美丽动人。特庸镇王村新型农村社区内,茧型路灯发出的朦胧光影下,白墙黛瓦的徽派房屋更显典雅、古朴;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的兴桥镇民安大沟告别以往的“臭气熏天”,再现碧波荡漾;四明镇建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类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
这也是乡村愈发秀丽、环境越发美好的过程:2月9日,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奋力开创新时代射阳“三农”工作新局面;2月20日上午,县委领导率队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强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3月3日,召开全县城乡建设暨农房改善观摩推进会,号召要掀起新一轮城乡建设热潮。一项项部署,一次次推动,乡村巨变正源源不断地积蓄能量。
同样,城市也在蜕变,弥漫着幸福味道。该县立足高起点“谋篇布局”,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南部新城“一轴两带”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组织推进城市功能组团开发,世纪金源酒店等城建工程形象凸显,吾悦广场火爆营业,三个城市书房成为市民文化休闲新去处。与此同时,该县还入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渔港小镇、十里菊香、桑乐田园等特色小镇初具规模,射阳城市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开放张力持续增强。
统筹城乡,关键是城市带乡村,这考验着城镇的带动能力。因此,该县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产业质态实现新提升。去年,新开工亨通海缆等亿元以上项目69个,新竣工汇宇朗景等亿元以上项目43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市前三,连续四年荣获全市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产业的集聚,也让城镇更有生命力。如今,家住合德镇凤凰村的村民李淑梅像众多村民一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她每天都会到不远处的江苏鼎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工作轻松,每个月还能拿3000多元工资。
来到盐射高速公路工程二标段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上百名工人忙着预制、架设箱梁。作为全省第一条以地方为主导建设的高速公路,它的建成将推动该县全面融入上海1.5小时、北京3小时经济圈。人畅其行,货畅其运,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动脉”。该县合理配置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推动新城大道南延、幸福大道东延等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构建功能匹配、层次分明、互联互通的道路体系,为城乡无缝对接搭建“快车道”,让城市乡村要素流动提供“快车道”。
迈入“十四五”之际,该县再次把统筹城乡发展纳入全年重点工作中,提出“突出高度融合,繁荣城乡经济”的目标要求,通过举旗定向、明确重点、细化任务,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区”和“打造秀美田园乡村”。
为此,该县相继出台《2021年全县城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关于细化落实市农房改善2.0版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努力以更加过硬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城乡协调发展的“成色”,不断打造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鹤乡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