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走进射阳,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生机勃勃的绿色之城:遍布滩涂的防护林,错落有致的景观绿植,林城相依、林水相谐、林人相睦,到处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年初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一片林”战略工程部署要求,全面掀起沿海绿化林建设热潮,精心组织、全面发动,高标准、大力度强势推进沿海百万亩生态林工程及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工作,目前已取得阶级性成效。
增绿护绿“一手抓”
走进金海万亩林场,一道道苍翠挺拔的林带傲然挺立在黄海之滨。工人们拿锹带铲、挖坑培土、扶苗正根,认真细致地栽下一棵又一棵树苗。“为加快林场栽植速度,林场每天出动劳力150人,以每天150亩的速度推进。”该林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严把选苗关、栽植关、成活关,切实提高绿化成活率和保有率。对各养护路段一一明确管护责任人和督查责任人,明确作业标准,根据季节调整作业时间,认真做好杂草清除、树木修剪、扶正压实、适时适量浇水、绿地施肥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对记者说,“我县高起点做好城市主干道及节点绿化、市民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日月岛环湖绿廊等项目,有效增加城市绿量,加快建设森林城市,坚持不懈推进造林绿化,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益相得益彰。”
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鹤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通过近几年的绿化工作实践,我县已逐步探索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绿化工作长效机制。今年,我县继续加快“绿色射阳”建设步伐,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方式,重抓规模造林,全面打造生态射阳。
绿化文化“齐步走”
徜徉在县城千鹤湖公园,只见一棵棵枝头吐绿的景观树傲然屹立在湖畔,树下的草坪上,游人们有的拿出手机在自拍,有的在悠闲地散步……“看着公园里满眼绿意,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正在县城千鹤湖公园游玩的市民张海亚感慨地说。
“在城市绿化上,我县坚持将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治理相结合,加快打造市民公园、生态走廊,不断彰显‘人在城中、城在林中、月亮挂在树梢头’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园林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乔木、灌木合理搭配,配以池塘河道、建筑小品,体现湿地风貌、产业特色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倾力打造森林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关心绿化、支持绿化、参与绿化的良好局面也渐渐形成。全县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的创建步伐也在加快推进。
“这树苗又粗又壮,好栽活,过几年,树长起来了,不但环境美了,还方便人们在树下乘凉散步。”近日,记者来到机场路沿线,只见一行行新栽下的树木昂然挺立,将道路两侧装扮得生意盎然。
“我们积极响应市、县‘一片林’建设号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绿化,应绿尽绿、见缝插绿、庭院添绿,干部群众齐上阵,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出一份力。”合德镇主要负责人言语铿锵地表示。
生态民生“谋共赢”
添一簇新绿,绘一笔华彩。在造林绿化工作中,我县整合全县林业资源,狠抓林业生产、木材加工、林下林间种植、市场开拓和科技服务等主要环节,实现林业产业链条延伸,推动林业经营取得较高收益,做活林业经济。
深入实施“致富林”工程,采取“农户挖塘、政府送树”“尊重群众意愿,选送经济树种”的办法,将造林绿化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对低收入农户中有栽植树木意愿和管护能力的农户继续免费赠送不少于10株果树苗;对缺少劳力和技能的低收入农户,由村集体安排土地,由村统一规划、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与农户签订分成协议,收益按比例分成,并强化技术指导和后期服务。新坍镇流转土地近6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低收入农户”三方合作的运作经营模式,实施绿色扶贫果园项目,与全镇2062户低收入农户签订协议。
“为了确保栽种成活率在85%以上,现在建设的每片林都有‘林长’了。”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造林效果,我县强化栽后管理,坚持所有造林绿化工程都实行市场化运作、工程化造林、合同化管理,从苗木采购到栽植管护全流程,一律实行招投标;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结合“河长、路长、林长”三长合一,规定凡15亩以上成片造林,逐一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责任,确保一栽就管,以保证每个造林小班地块都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全力保障苗木栽植质量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