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射阳县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印发《射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创建工作贯穿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召开推进会、点评会10次,县创文指挥部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各镇(区)、部门、单位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抓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崇德向善,构筑有爱小城新风貌
漫步县城,繁华的路口有文明交通志愿者的身影,“斑马线上的文明”已经成为常态,公交车上乘客相互让座……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射阳县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建各环节、渗透生活各方面,让文明之花枝繁叶茂,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提升城市美誉度。
从坚持不懈打工挣钱替儿还债的潘德江,到“逆行”千里驰援武汉疫区的陈景飞,再到爱琴海勇救落水国际难民的徐锦文,近年来,该县广泛培树宣传先进典型,已连续7年开展“最美射阳人”评选活动,先后有8人获评“中国好人”,22人获评“江苏好人”,近900人次获评市级以上道德典型和“最美射阳人”。榜样可学可做,该县创新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系列评选推介活动,打造“好人风采”街,最美鹤乡榜遍布大街小巷,带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志愿服务已成为该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全县21.5万名志愿者组成的931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街区、广场、绿地等创建工作一线,常态化开展“三送三创”志愿服务、“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活动,“蓝纸鹤”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获全省志愿服务交流展示会银奖,射阳好人志愿服务队服务疫情防控被中国文明网推介。
文化浸润,彰显城市底蕴新内涵
射阳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建集约化、均等化、全员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涵养、增强文化认同。
该县大力实施红色领航工程,组织宣传文化干部挂钩烈士命名镇村,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新坍镇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特庸镇红色文化公园、合德镇发鸿社区红色文化传习所等建成开放,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开展抢救性保护,红色文化正成为激励全县干群奋斗的时代丰碑。
该县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先后打造安徒生童话乐园、鹤乡菊海等一批特色景点街区。投资2100万元新建恒隆城市书房、太阳花书房、集屋书房等3个阅读新空间。高质量落实省“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工作,镇区文化站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实现全覆盖,群众的文化圈不断扩大。
以人为本,提升城市环境新形象
射阳县把文明创建的大目标细化为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补短板强筋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盐射高速、5万吨级进港航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多式联运、高效畅通的现代集疏运体系逐步形成。同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新增城镇公共绿地1050公顷,县城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空气优良天数位列全省前列。
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该县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户外广告、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置,改造提升24个老旧小区,建成建管精细化示范街区3个。针对城市顽疾,该县积极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清拖各类违停车辆2100多辆,施划出新机动车停车泊位7846个,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感受变化、获得实惠。全县创成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35个,县级文明村占比达63.1%。
强化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每周六,县直各单位工作人员都走出办公室,为创建文明城市或当志愿者,或打扫城市死角卫生,或开展文明宣传,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创联动的创建机制。
该县坚持高点定位,统筹文明城市创建布局,实施由县领导挂钩联系镇区社区制度,推动责任单位主动作为。县创文办细化创建任务清单,实行“每日督查、每周通报、两月测评、常态会办”闭环工作机制,推动问题清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八大提升行动,推动各镇区、社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该县牢牢把握“文明城市是人的文明”这个主基调,先后组织开展以“家在射阳·文明有我”为主题的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饮、小手拉大手等文明风尚宣传引导活动,制定文明创建标准化“五规范”,修订市民文明公约和“市民文明行为16条”等,让文明理念成为全县人民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