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射阳:麦田升起无人机
2022-03-03 09:01:00  来源:射阳日报  

  行走在乡间,微风吹过,返青的麦苗绿浪翻滚,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2月26日上午,射阳县合德镇蒲港村三组群燕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刘仲群来到田头察看小麦长势,“立春后,小麦将要进入分蘖期,得抓紧时间打药水。”他边看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2017年,刘仲群响应政府自主创业的号召,创办起家庭农场,将村民手中的耕地流转过来,集中耕种。到去年,农场土地面积达到500亩,主要从事优质水稻、小麦种植和销售。

  不过,同样种稻麦,这位新农民与父辈们不同,“我流转了这么多田地,不靠机械化根本干不过来。”刘仲群坦言,这些年他购置了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从种到收,大机械撒着欢地施展拳脚。

  “过去,我们最头疼的就是打农药,雇人费工不说,还打不均匀,对人自身也不安全。”刘仲群说着舒展眉头,随着农业“机器换人”的推进,去年他投入10多万元,购买了1台农用植保无人机,除了为农场承包的田地进行植保作业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飞防服务。

  展开无人机的螺旋桨,连上电池,将药箱接入无人机底部,在遥控手柄上插上手机,一切准备停当,工作人员按动遥控手柄,无人机升空5米,便径直向西飞去。只见它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时而低空前行,时而缓缓转弯,机身下方均匀地喷出白色药雾,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一大片小麦的飞防作业。

  刘仲群告诉记者,春耕春管时节,飞防作业如果全部由人工去做,对于拥有500亩的家庭农场,需要至少25人,但是对于植保无人机来说,就容易多了,“一台无人机每次可以携带近30公斤肥料,每天的作业面积能达到500亩,而传统的喷洒方式,一人每天只能作业20亩。”

  植保无人机的使用让群燕家庭农场今年的春耕生产更高效、便捷、省工、省力,也让刘仲群真正感受到了“智慧农业”带来的便利。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