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大洋街道辖区的心宜敷料用品厂,看到厂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有的在折叠纱布,有的在缝制口罩,有的在装置入袋,各司其职,片刻不停。
“为了扩大产量,我们采用的是流水线式生产,目前日均产量已达到1.5万只口罩。”心宜敷料用品厂厂长黄国栋告诉记者,原本心宜敷料用品厂是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的公司,在疫情期间,大洋街道摸排发现心宜敷料用品厂拥有着口罩生产资质,立刻登门拜访,在区街两级的沟通拜访下,该工厂于2月4日开始全员复工,并专门从事口罩制作工作,为其他企业顺利复工做好充足的医疗物资保障。
“起先心宜生产厂的口罩日均生产量仅有3000多只,我们街道分别从扩大用工场地、增加用工设备、扩招用工人数三个方面帮助他们提质增效。”大洋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自该厂复工以来,街道立刻成立驻点服务班子开始进行点对点的上门服务,当发现该厂仅有员工15名,5台生产机器,其中只有3台可以生产口罩时,立刻开展行动,找到了一家名为非之凡的服装生产有限公司,协商之后,非之凡公司调动全公司上下45名员工帮助心宜敷料用品厂进行口罩缝制工作,大大提高了口罩的生产效率,“2月5日生产6000只,2月6日生产11000只……2月10日生产15000只。”街道驻点服务人员姚亮翻开他那满是字迹的笔记本,上面清楚的记载着该厂的生产数量、目前订单量、遇到的问题等等。
除了用工人数、场地之外,大洋街道还在交通运输上下功夫。该公司生产的是无纺布口罩,长20厘米,宽15厘米,共有12层纱布,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有效抵抗病菌,但纱布等原料消耗也十分巨大,而原料主要是从南通运送而来,目前交通运输不便,一批材料的运送时间足足需要三天。大洋街道得知此情后,立刻上报,经过多次沟通协商,仅用一天时间原材料就能顺利到达,实现了采购生产的无缝对接。
为了进一步提升口罩的生产效率,心宜敷料用品厂全员主动要求加班,每日的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甚至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提前一天将午饭准备好,这样就省下了中午来回的时间。
“他们都是平凡岗位上的英雄,我们会按照2-3倍的工资进行发放,当疫情过去后,我还会给全厂放一个带薪假期,也给自己放一个假好好陪陪家人。”谈起他的员工,黄国栋满意的神情溢于言表。
“对于这批口罩的售价,我们将平价销售,绝不加价,主要用于区内复工的企业,所有企业均可在区政府统一的订购网站上进行下单,同时也会分发给各个街道用于居民日常生活。”黄国栋表示,作为一名入党34年的老党员,他将一如既往的冲锋在前,绝不赚一分不义之财,绝不降低一丝生产要求,向社会输送质量合格稳定的防护口罩,筑牢疫情防控防护物资保障线。相信在企业的全力生产和政府的科学调配下,口罩紧张状况将逐步得到解决。
(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