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记者从区社保中心获悉,截至目前,我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单位6181家,参保人数8.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6万人。
近年来,我区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以养老保险助脱困、工伤保险防致贫为扶贫工作主线,支持帮助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着力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保障困难群众老有所养、伤有所保。
推动贫困人口持续参保,不断拓展“广度”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前两年,我补齐了断缴的社保,现在已经开始领取退休金了,养老总算有指望了!”6月8日,南洋镇凤洋村村民王红(化名)欣然说道。
原来,王红是原南洋镇供销社合作社职工。在供销社改制后,王红的丈夫患上肺矽尘病,丧失劳动能力,又逢家中老人因病去世,儿子大学在读,家中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收入,仅靠种植一些蔬菜为生。因经济困难,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断缴后一直无力续缴。养老保险爱心助保政策出台后,王红知道可以借资助保、到期领取、归还本金、免收利息,便办理了2011年至的2016年爱心助保,免去养老后顾之忧。
结合全民参保计划,推进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区人社局和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实行信息共享,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动态管理等措施,锁定未参保及断保等重点人群,对符合助保条件的贫困人员,积极主动开展参保登记及助保续保等经办服务,将其尽快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增强参保自觉,实现长期参保,同时深入实施暖心助保工程,助保困难对象由街道社区扩展至乡镇。
“致力于为困难人群、断保人群、大龄人群续缴社保费,帮助因失业、因病、因伤、因灾致贫等原因中断缴费后无力续保缴费的困难职工,提高缴费能力,确保长期持续缴费,顺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我区不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切实解决困难人群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近万人,助保困难参保人员291人,其中206人办理了退休,按月享受退休待遇。
创新农民工工伤保障,确保社保“深度”
去年6月2日,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麒麟府项目工地上,一名工人在推装槽钢时不慎被砸伤,经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左手压砸伤(左手第3、4指末节指骨骨折)。其后,龙信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来到区社保服务大厅工伤待遇结付窗口办理职工事故备案。
“窗口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麒麟府项目已经参保,只要依法依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执行就行。”龙信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窗口工作人员还详细为其解释了工伤认定
流程、时限要求,并履行一次性告知的义务,将相关表格交予他们,实现建筑业工伤“一站式”办理。去年10月,该工人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十级伤残,与龙信建设集团解除劳动关系后,工伤保险基金共支付工伤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共6.1万元。
近年来,我区全面落实建筑业工伤保险按项目“先参保、再开工”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并全面启动在交通运输、铁路、水利、能源等相关行业建筑项目的参保工作,把项目内的工地务工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确保上述行业的贫困劳动力不因工伤致贫返贫,切实维护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与此同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工伤预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强化安全生产,做好工伤预防,从源头上避免工伤事故发生,降低农民工遭受事故伤害的概率。
今年1至5月份,我区建筑项目工伤保险新增参保单位40家,保障工地务工人员6300人次,建筑项目参保率达90%以上,支付建筑工地农民工工伤42人,金额212.87万元。
精细“线上+线下”社保服务,提升办理“速度”
“过去,养老保险缴费都是通过柜台开票,凭票去定点银行缴费,群众去社保大厅、银行缴费排队需要花费大半天时间。现在好了,社保与互联网相融合,极大提高了社保服务的效率。”6月8日,区社保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徐文艳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我区还深入开展社保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保服务相关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加强经办窗口作风建设、经办业务培训,积极开展人社比武练兵活动,简化优化流程,增强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互联网+社保”,实现快捷服务,开通“老来网”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享受待遇人员可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可实现待遇领取的资格认证,实现服务“零距离”。
社会保险费网上申报、个人支付宝缴纳社保费、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网上认证……如今,有了线上社保服务,这些业务群众都只需要“动动手指”,不再需要前往大厅即可办理。“对于我们这些年老又患有疾病的退休人员来说,养老保险待遇网络认证简直是福音,只要对着手机笑一笑、动一动,就办结了一年一度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非常方便。”刚刚实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网上认证的李凤英介绍。(徐敏 田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