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亭湖人,创和美幸福城。连日来,我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过程中,针对人流密集、烟头量多这一创城难题,打出了一套树立榜样、强化宣传、积极劝导组合拳,让“烟头革命”渗透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使居民群众日渐养成“烟头不落地”的良好生活习惯,有效破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烟头难以清除这一“顽疾”。
小举动汇聚大力量
人人都是志愿者
近日,南洋镇集镇居民刘菊兰(化名)骑着电瓶车来到镇暖心志愿者服务站,刚停下车就朝着正在服务站值班的志愿者走去,手上还递出一个垃圾袋,“这里面是我在集镇角落里捡拾收集的30个烟头!”志愿者听完,一边致谢,一边从桌子旁拿出兑换的小礼品送给她。
从5月12日开始,南洋镇就通过“南洋微生活”公众号、各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全镇广大群众招募创文志愿者参与到“捡烟头”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南洋镇创新志愿方式,让居民群众更加具有参与感的“捡烟头”活动,是我区致力创文抓小抓细、激发文明志愿带动作用、改善提升城市面貌的有力写照。截至目前,全区各地共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捡烟头”活动10多场次,动员了近百名居民加入到“捡烟头”志愿者行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文明效应。
“现在地上的烟头确实少了很多,我们看到志愿者们如此辛苦地捡烟头,更不好意思随处乱丢了。”南洋镇居民陈军说。
小细节传播大文明
人人都是宣传员
7月18日晚上,便仓镇党委宣传委员王洪利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关于乱扔烟头被罚在路上捡烟头的视频。
“微信朋友圈是一种高效的宣传方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不乱扔烟头,爱护身边环境’的文明行列中来,并能主动拾捡路面烟头,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文明、干净整洁。”王洪利表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连日来,我区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宣传栏、展板、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发出“路面无烟头、亭湖更美丽”活动倡议,形成浓厚宣传氛围,让“烟头革命”渗透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使居民群众日渐养成“烟头不落地”的良好生活习惯。
“烟头不落地,就是通过养成小举动、传播大文明,让亭湖更有颜值、更有内涵、更有形象。期待大家积极参与,自觉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让‘烟头不落地’成为生活、工作中的一种习惯。”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坦言。
小烟头考验大素质
人人都是监督员
7月3日下午,毓龙街道县前路社区居民杨万群(化名)正在广场长椅上休息。有着30多年烟龄的杨万群,烟瘾比较大,基本上是“烟不离手”,抽完烟后,杨万群随手就将手中的烟头扔在了草丛边,刚巧被正在执勤的社区劝导志愿者刘云(化名)看到。刘云立即叫住了他:“大爷,请您将刚刚丢弃的烟头捡起来放进垃圾箱,您这样的行为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存在安全隐患。”
刚开始杨万群还不理解,表示扔个烟头只是小事而已,掉头就要离开。刘云见状,立即拦住了他,继续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您想一想,如果在您家里,您会这样做吗?”这一问可把杨万群问住了,他当即捡起烟头,放进了垃圾箱,还将地面上的烟灰用纸擦干净了。
“谢谢您的提醒,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文明,今后定将彻底改正,还要在‘烟友’中进行宣传,共同遵守‘烟头不落地’的文明规范。”杨万群说。
为了让“烟头不落地”活动长久长效,我区各地聚力在建立健全乱扔烟头行为的奖惩机制上下功夫,对主动拾捡收集地面烟头的居民,通过兑换一些小礼品的方式予以鼓励;对随意乱丢烟头的现象,动员文明劝导员、环卫工作人员、小区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留意对乱扔烟头现象的发现和制止,并积极劝说居民群众爱护环境、文明生活,切实起到“环境监督员”的作用。(卢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