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亭湖 > 正文
新居里飞出幸福歌
2020-10-19 16:38:00  来源:亭湖报  

“没想到我现在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你看我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楼上楼下清清爽爽,小区配套齐全,居住环境也好,比原来的三间瓦房好多了,现在也住得非常舒心。”面对记者,今年初搬进新居的便仓镇民权村村民李德林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愿,也是推进农房改善的根本立足点。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自然宜居、留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截至目前,今年全区已完成农房改善2051户,其中,进城入镇1169户、进新型农村社区805户、在规划发展村庄新建翻建77户。

尊重民意激发农民参与热情

“老房子住了一辈子,已经习惯了,去年,村干部登门向我们宣传新型农村社区的时候,我家没舍得搬。村干部也非常尊重我家的意见,没让我们家搬。”10月10日,盐东镇曙阳村村民浦大年告诉记者,没想到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么好,后来他主动向村里申请入住二期的新房。

据曙阳村党总支书记蔡绍景介绍,该村发动38名党员干部包干到户,逐一上门走访调查农户的住房条件改善需求,对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优先鼓励进城入镇,对自愿留乡的村民,积极引导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积极性。目前,该村累计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76户,其中,进城入镇购房居住16户、入住新型农村社区60户。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村组全覆盖、农户家家到”的要求,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走访,逐户征求改善意见,逐一核准重点对象和“危破空散”房屋数量,并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发动,向广大农户讲明本地域内项目征迁、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及农房改善的范围,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环境账、政策账,让群众最大限度受益。

35岁的南洋镇正东村八组村民周立成在农房改善时,为了小孩念书,选择了到城里买房。他拿着奖补的近30万元,自己又掏了30万元,在四季新城小区购买了一套113平方米的新房。明年春节,周立成就能住进新居。“虽然新房还拿了几十万元的贷款,但是想到孩子马上就可以在家门口读书,我就觉得非常幸福。”

多元联动赋予农民更多权利

10月10日上午,记者在新兴镇新永村新型农村社区看到,柏油路宽阔整洁、小洋楼典雅大方、绿化植被翠绿整齐……美丽乡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绘浓了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让群众唱主角、拿主张,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组织群众代表走出去观摩学习,将农房改善方面的专家请进来与农民群众促膝谈心、共话未来,就整个项目的布局设置、设计风格、户型大小等广泛征集民意。”新永村村委会主任刘其华告诉记者,“目前一、二期共有251户农户入住。”

为保证集中居住区建设顺利、高效推进,该村还推选村民党员代表和具有建筑经验的农民“土专家”进行全过程监管,定期组织搬迁群众走进建设工地查看建设进度,不断优化建设方案。“让老百姓全程参与新型社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形成干群联手的氛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和房屋建成交付后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刘其华说。

今年以来,我区注重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赋予群众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让群众全程联动互动,共同唱好农房改善“大合唱”,真正建好群众满意的家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区还结合农户的需求,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特点,根据“十有、五到位”的建设标准,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文体活动广场、公共停车场、公交站台、超市等配套设施,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收运、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

共管共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几乎每天晚上七点左右,黄尖镇花川新型农村社区的文化广场都会响起动感的旋律,农村妇女们跟着音乐跳起广场舞。音乐声中,吃过晚饭的居民来到广场加入舞蹈队伍,广场旁的休闲长廊下,也坐满了围观群众,热闹的景象映衬着一个个平凡而祥和的乡村夜晚。

“新建的文化广场今年已送戏10多场。社区里还有篮球场,年轻人早晚喜欢在那里打篮球。与老村庄相比,新型农村社区有了‘大变化’,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拉近群众心灵间的距离,勤劳致富、助人为乐、文明和谐蔚然成风。”花川村党总支书记李勇介绍。

新型农村社区建好后,还要做好基层治理等“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我区统筹做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乡风文明等工作,创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方式,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让农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着眼于更好地推进群众自治管理,我区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群众事,群众定”,发挥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常态化开展基层民主议事协商,不断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发挥乡土人才所长,将乡风文明、环境保护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编排广场舞、方言小剧,引导群众自我革除陈规陋习。与此同时,引入城市社区物业清洁管理理念,常态化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环境清洁长效机制,推行区镇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民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乱搭、乱建、乱扔、乱倒等不文明行为。(胥艳 丁祥贵)

责编:乐剑浒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