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上午,五星街道万户新村社区居民徐婉青将孩子送到几百米开外的南苑小学延时服务自习室,便放心地去上班了。“由于工种比较特殊,我们夫妻俩双休日经常加班,以前总为孩子无人看护而烦恼。”徐婉青感慨道,如今的“5+2+1”延时服务消除了她的心病,加班时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延时服务很合孩子口味,孩子也很开心,真正实现了“双满意”。
万户新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盐城占地面积最大也是最早的开放型住宅小区,有4030户10156人,其中正在上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有500余人。“延时服务”的出现,让小区“照护难”的家庭如释重负。自习室里宽敞凉爽,课外读物触手可及,操场上体育设施多种多样,还有公益电影、少儿舞蹈、手工制作等“花式”课堂。
自去年初以来,区委区政府立足盐城主城区和城乡复合型城市的区实际,大力实施“优学在亭湖”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师德行风建设水平,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家长养育负担,依法有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亭湖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区将课后延时服务、周末假日服务、暑期服务、社会化托幼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把人、财、物向教育倾斜,将便捷留给家长和孩子,形成全链条、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服务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记者了解到,我区的“5+2+1”延时服务是周一到周五提供的2个小时课后服务向周末假日服务的延伸,小学实行“N+1”课程设置(各类社团及其他综合类活动+1项学科类辅导),初中实行“1+N”课程设置(1项社团及其他综合类活动+各类学科辅导),目的是让学生在娱乐和学习中找到平衡,度过快乐又充实的课余时光。
“我们前期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家长的意见,同时召开校长座谈会,最终确定‘5+2+1’延时服务的实施方案。”区教育局局长李阳说,师资队伍由学校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坚持公益性和自愿参加的原则,不向学生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切实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并严密筑牢不得组织集体补课和讲授新课这道防线。
相比传统课外培训机构,“5+2+1”延时服务更注重五育并举,课程设置丰富多彩,趣味性十足。盐城市西城实验小学开放了机器人、木工坊、3D打印等20多个多功能教室,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亭湖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读红色经典书籍”“看红色经典影片”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盐城市文泽实验小学全面开设足球社团,训练小队员们的基本功,促进校园足球文化走向繁荣。
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家长和孩子的满意度,全区中小学不断优化拓展延时服务内容,致力在“学科类”辅导上做出成效,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补习辅导,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致力在社团活动上做出品质,围绕“智慧生活、创意生活、健康生活和艺趣生活”等方面,开发“新生活课程”,形成“一校一案”,全方位增加课程吸引力。
日前,新洋实验小学聚焦“双减”,向师生和家长发出“5+2+1”总动员。该动员令包含“双减”任务清单、“书包不回家”建议清单等,旨在让“微笑着、健康着、进步着”三张名片伴随孩子成长,受到家长和孩子一致点赞,称学校的动员精准有力,做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据悉,截至目前,遵循自愿原则,新洋实验小学已有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5+2+1”,教师全员参加“5+2+1”。
(孙成栋 倪同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