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农场城西居,有一位93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他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经历过大小战斗30余次,当地人称“渡江英雄”高振宝。离休后,他在不同场合讲党史、军史,因为他讲的是泗洪方言,响水当地不少群众听不懂,儿媳郝道霞就在旁边当翻译,高振宝也成为一名带着翻译讲党史的志愿者。
高振宝出生于宿迁市泗洪县,17岁时参加革命,曾在新四军某旅便衣大队做侦察员。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高振宝所在的34军101师302团接到中央军委电令,要求他们向长江一线集结,择日强渡长江。3月底,部队进驻六合县城北。为了扫清前进的障碍,人民解放军必须尽快解放六合。一天傍晚,高振宝所在的侦察班15名侦察员接到上级指令,要求他们绕道步行40余公里向六合县城进发,执行一次特殊任务。午夜时分,他们在县城北郊发现5名国民党通讯兵,围坐在篝火四周吃东西。高振宝等人从不同方向对其包抄,将敌人全部生擒。原来这些通讯兵夜间检查线路时又冷又饿,在生火取暖、稍作休息时被我方侦察员一举擒获。高振保等人将俘虏带回师部,通过突击审讯,掌握了敌人的一些军事情况,为解放军强渡长江掌握了第一手的军事数据。在此次任务中,高振保因表现突出,荣立四等功。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最后决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人民解放军立即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参战部队有第二、第三野战军等部约100万人,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约12万人。4月20日20时,人民解放军突击集团首先渡江,并迅速突破安庆、芜湖间防线。21日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渡江。人民解放军全线突破国民党军江防阵地。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我们部队从扬州十三圩上船,在南京燕子矶上岸。当时我们船上100多名战士,有的人被流弹击中,当场牺牲……”高振宝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当时船老大是当地渔民,他站立在船尾摇橹前行,坐在船边的战士划水而上,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炮弹在江水中爆炸,激起七八米高的水柱。因为炮声连天,高振宝耳朵被震伤,听不清别人讲话。
高振宝转业回乡后曾担任泗洪县贺台乡乡队长和洪泽农场、黄海农场四分场指导员等职,离休后和儿子高成新一起住在黄海农场。老人亲眼目睹抗日战争,亲身经历解放战争,党的光辉历程和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丰功伟绩他都历历在目,他也成为一本党史、军史的“活教材”,经常给附近中小学的广大师生宣讲革命故事和自己的战斗经历。老人的儿媳郝道霞长年担任“保姆”工作,多少年来,她一直充当老人的翻译,成为老人宣讲党史的得力助手。